水的借物喻人作文

2018-01-08

  关于水的借物喻人作文该如何写呢?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关于水的借物喻人作文范文,欢迎阅读~

  关于水的借物喻人作文【1】

  我在海中央,四周是我的同伴,还有鱼。

  我不喜欢被打扰,然而却实在无法抵挡同伴的抱怨。“那人,拧开水龙头就走了。我白白地流了出来。早知如此,我又何必在水厂折腾?”

  我同情地看看他,再看看自己至今还有些泛黄的身体,微微有些心痛。我再一次回忆起我那曲折辛酸可怕的旅程。

  我出生于美丽纯洁的青藏高原。太阳使我苏醒了。对前途的好奇促使我和同伴向传说中同样美丽纯洁的大海奔去。我就这样离开了故乡,从此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灾难……

  我出发的时候,满眼是盎然的翠绿。随着我的前进,景色却渐渐由绿转黄,不再那么可爱。我明白我来到了赤裸的、缺少植被的土地。在我们的冲击下,大量沙石无法支持了,纷纷滑落到我们当中。一粒小沙在我旁边,随我起伏、翻滚,它生气地瞪了我一眼,好像责问我为什么要把它拉下来。我委屈地想,我也不愿意啊!我恨不得自己干净点!是人类在乱砍滥伐!

  沙土们终于在我们穿越森林时静静沉下去了。之后,我们到了一条河,与那里的鱼儿相处得十分愉快。可是好景不长,我们又作为工业用水被送进了工厂。出来时我感觉很不舒服,因为我浑身发烫,还携带了大量废弃物。原本溶解在我们当中的氧气忍受不了高温,逃离了我们,冲入了空中。我心痛地看着不久前还生龙活虎、活蹦乱跳的游伴如今却奄奄一息,垂死挣扎,我愤愤地盯着罪魁祸首——人类,怎可以这样杀害生灵?

  我来到了一个村镇,沿着镇中央的河道流下。我为两旁没有林立的工厂而庆幸,然而接下来我又失望了。居民区的排水管又大又黑,我的同伴竟从那儿出来了,而我几乎认不出他:又黑又臭,还夹带着泡沫!这使他至今还耿耿于怀。唉,人类,实在是太不爱护我们了!

  经过千里迢迢的长途跋涉后我到了一片汪洋前,这便是终点——大海了吧。我定睛一看,却找不到传说中的明澈的湛蓝,而是略为浑浊,稍微泛黄。好吧!尽管这里并不如传说中那么纯洁,也不像我想像中的那么美丽,我还是挺高兴地留在这里了。好歹我在这看到了一些自由的鱼儿,其次,我即使的确很想念我那真正纯洁美丽的故乡,我也永远不愿把那噩梦般的旅程重复一遍。

  什么时候,我家乡的同胞们才能快快乐乐,干干净净地到达这里呢?什么时候,海水才能变得一如传说中那样明澈湛蓝天呢?

  关于水的借物喻人作文【2】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一句励志的俗话。

  “人往高处走”是表示人的志向和追求,人的本性是向上的,是要优于同类人并不断提升自己的; “水往低处流”是一种自然客观规律,在重力的作用下,水会自然往下流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喻意是说,人只有不懈追求,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否则,就会像水一样自甘堕落。 类似的,还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力争上游”等成语。这其中的高与低、进与退、上与下等,都是相对的、辩证的,不可偏执僵化地去理解。

  今天,暂且抛开励志的话题不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还告诉我们许多深奥的人生哲理,愿与朋友交流分享,以求不吝赐教。

  首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明了人与水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离了水就无法生存,人的居住之所,至古就是奉“倚山傍水”为最佳风水宝地,人对水最了解,以水喻人,最通俗易懂了。

  其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还说明人对水有一定的畏惧与防范心理。就事论事,因水往低处流,所以人就要往高处走。这个“高”,不是越高越好,而是高到水不可到达的位置既可,以防洪涝水害,同时吃水方便,很少有水在山下,而人却住在山顶的。做人也是如此,要找到自身恰当的位置,无怨无悔地走着自己的人生路,生活并幸福着,不可一味求高,毕竟做皇帝的只有一人。

  三是,“水往低处流”,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形成的自然规律,本身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坚韧不拔的。你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峦山俊岭的阻碍,水总能找到它的弱点用自己“滴水穿石”独有的耐心而渗透、浸蚀、撕裂、掏空它而穿行,水也总能找到相临的低点而迂回、包抄、溢漫、潜出、曲折地前行,从不言放弃。水的这柔中有钢、阿中之直、无形中的有形,悄无声息地打磨着这个粗糙的世界,巧夺天工地为人类奉献着诸多如沙子、鹅卵石、溶洞、石林等灵异神奇的精彩,为世人所惊叹!

  做个小实验:在水泥地面上的一点,缓缓地倒下一碗水,它定会凝聚自己的力量,出奇不意地走出自己独特的轨迹来,而非人所想象的那样。长江、黄河奔流到海的轨迹,那逶婉曲柔,着实令人荡气回肠。

  做人也是这样,遭遇危难、艰险,无法前行,就要学习水的柔、渗、曲之功,定能收峰回路转之妙。

  我们赞赏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义凛然、誓死如归的民族浩然正气。我们更佩服在民族危难之际,毛泽东同志那泰然自若,化险为夷的超凡智慧,当年红军长征途中遭遇惨败,面临绝境,面对强敌,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迂回周旋,四渡赤水,巧妙地突破了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严密封锁,以曲求直,以弱胜强,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神来之笔。

  四是,“人往高处走”,同“水往低处流”异曲同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往高处走”并非一帆风顺,遇到高山、大川怎么办?人们深领神悟了水的以柔克钢、以曲求直的奥妙,反其道而行之,把“水往低处流”的高招巧妙地应用到“人往高处走”上来,将相邻的高点顺次连接,或迂回、或绕行、或架桥、或钻涵洞,等等,即可蜿蜒曲折地通向所要到达的`高点,这是人类学习、顺应、征服大自然很好的例证。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古人早已为我们做出了示范。

  我国古代震惊中外的万里长城,像征着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中华民族“人往高处走”的杰出代表。从这里可以看出,婑婉曲柔不是软弱,宽宏大度不是无能,迂回曲折不代表消极颓废,忍辱负重也不表示胸无大志,反之,阿谀奉承不定是尊重,甜言密语不定是爱你,百依百顺不定是臣服,一呼百应没有危难检验也不能说明是咱真有本事,这个中是非曲直的奥妙,就要考验自个儿的智慧了。

  而今的层层叠叠、绵蜒不断的盘山公路,可说是利用“水往低处流”的道理,把“人往高处走”,发挥的淋漓尽至了,我们欣赏这柔和的美,感受到的却是钢的坚毅,弯曲中透露着执着与不屈的信念。

  当然,科技发展了,起点与目标直接想连,诸如索道、电梯等,更为直接,方便了,但必竟受经济、距离等条件的约束,难以广为普及啊。

  最后,就要说说人与水的和谐共处了。人需要水,又要控制水,防止水患与水资源的流失浪费,利用水造福人类,这就要认真遵循“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做好控水大规划、写好用水大文章。

  2000多年前李冰修建的“都江堰 ” 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根治了岷江水患,至今灌溉着“天符之国”的1003万亩良田。

  当今的三峡工程,感天地,泣鬼神,必将为人类治水、用水谱写出更为壮丽的历史新篇章。

  而今,不满足只往高处走的人,已开始登天了;南水北调工程,不甘只往低处流的水,也开始登高望远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俗话不俗,浅显不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期待者人与水的和谐共处,各得其所。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古老的、人皆能祥的俗话,随着时代的进步也不断丰富扩展着自己的内涵与外延。让我们根据自身的环境、条件、能力和时世,来找准自身的人生坐标,脚踏实地的走好自生幸福路吧!

  关于水的借物喻人作文【3】

  水有属于它自己的性格,时而欢快,时而悲伤,时而高兴,时而愤怒。

  看!水在小溪里自由地流淌着,清澈而又透明,淘气而又活泼。这时的它透过阳光伯伯的照耀显得格外的闪耀,它高兴极了!跳起了一个又一个优美的舞蹈,唱起了一首又一首优美的歌曲。你听!“哗啦啦!哗啦啦!”这是它跳舞时的伴奏,多么漂亮呀!“叮咚叮咚!”这是它唱歌时的旋律,多么优美呀!这时的它好似凌波仙子,从天空上缓缓降落,那么轻盈,那么柔美。它穿着一身淡淡的蓝裙子,披着一条淡淡的绿绸子,向世人展示出它那柔美的身躯。小草妹妹嫉妒它,大山伯伯夸赞它,这时的小溪水害羞了,变得格外的温柔,唱着一首温柔的曲调,慢慢地飞走了!

  “叮叮!叮叮!”快听!这是谁在哭泣?顺着哭声跟了过去,哦!原来是水妹妹。哎呀!这时的它变难看了,脸上的那个淡淡的蓝眼睛已经哭肿了,露出了一圈红红的眼圈,脸也因为伤心过度而变得焦黄焦黄,看来它真的遇到了什么伤心事了。我往下一看,呀!它那件淡淡的仙衣因为伤心被石头刮的破破烂烂的,从一个仙女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乞丐,那样子可真难看呀!这时的它突然嚎啕大哭,飞快地跑走了。

  别看水是如此的低调,其实它发起脾气来挡也挡不住。你看!那边的水又发起了脾气来。只见它憋足了气,突然往岸上猛地一吹,洪水就来了。这使得它显得格外的恐怖:红彤彤的脸蛋,大大的眼睛,一点也没有从前的那种淑女气质,现在的它反倒成为了一只大恐龙,仿佛随时都会把所有东西给吃掉似的。“轰!轰!轰!”快听!它好像越来越生气了,唉!这时候,海水不再哄叫了,渐渐平息了下来,在海面上拍起了一个又一个波浪。

  这就是水,欢快的时候,它整天哼着歌儿;悲伤的时候,耷拉着裙摆;愤怒的时候,水火无情。

【关于水的借物喻人作文】相关文章:

1.关于竹子借物喻人的作文

2.粉笔作文借物喻人

3.松树借物喻人作文

4.借物路灯喻人作文

5.小草借物喻人作文

6.借物喻人树作文

7.花借物喻人作文

8.借物喻人蜜蜂作文

9.蜜蜂借物喻人作文

一棵小草作文借物喻人 杨柳作文借物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