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思考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思考作文 篇1
《狼王梦》以母狼紫岚为主角,讲失去了伴侣的母狼紫岚在广袤的尕玛尔草原上,一场飞砂走石的大暴雨中,在与猎狗的厮杀中艰难产下五只小狼崽,而其中一只刚出生的小狼崽在受到暴雨的侵袭后死去,紫岚倾注了全部心血来培养这四个狼崽。为了下一代,为了实现狼王的梦想,紫岚对四只狼在庆祝了全部的母爱。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然而,给与我更深刻启发与触动的,是人类的思索方式。我静静的想了——
换一个角度去想,我们会发现,平时我们憎恨的、狼生存的概念——活着就是一匹狼,死了就是一堆肉。这个理念或许对于人类来说不近人情,可却符合狼情。正如紫岚所想——对死者废物利用,拯救众多活着的生命,或许还是一种慈悲呢!
以前,我憎恨狼,总感觉它透着一股杀气。并出奇地喜欢猎手那种豪爽的风格。但现在,我就连看到屠夫杀鸡都都感到残忍。人类啊人类!难道,你们就为了一顿美餐,一张珍贵的狼皮,而残杀一个生命吗?如果你们无缘无故被一个生命残害,你们会愿意吗?你们的灵魂会愿意吗?
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就像凶狠而残暴的狼。他们对任何一个幼小的生命都不会放过。两匹公狼会因为争夺一匹母狼而厮杀、而拼搏,甚至两败俱伤。可母狼们在保护幼仔时爆发出母爱的力量却大得惊人。这是为什么?我不知道。
人是有生命的,他们要存活下去,就需要食物。但狼也是有生命的,他们同样需要食物。或许有人会说:“那狼群不还残害过人类吗?”我会反问他:“你们没残害过狼群吗?”
要知道,狼是动物,是凶残的动物,是上帝赐予了他们这种天性。可人类,是有情有意的、高一等的生命,怎么能无辜屠杀生灵呢?屠杀狼群不要紧,鸡、鸭、鹅,鸟,这些可爱的动物,不都是死在人类手下吗?
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了一部关于保护动物的电影。当看到一名名猎手为了得到珍贵的鹿皮,而活剥一只只无辜动物的皮时,我彻底惊呆了——没想到,如今世上竟有这样的人!他们为了钱财,屠杀生命、滥杀无辜,这是多么可耻!当我看到一只只动物血肉模糊的倒在地上时,心里萌发出一种说不出的愤慨。
《狼王梦》,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是它,让我整理了思绪,重新学会思考!
思考作文 篇2
《死亡旅社》中曾写道:“诗歌的美不能用圆规或坐标来测量,因为写诗不是安装水管。”诗歌——作为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可以看作人脑的象征;而圆规等一系列精密仪器无疑就是计算机了。为何始终都是计算机尽力模仿人脑的构造,而非相反——使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因为计算机首先是机械的、呆板的,缺乏美感。任何能使它创造出美的指令都是人类下达的。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就像一个执行者,而且还是毫无创新与变通的执行者。像被填鸭教育束缚的学生,像被资本家压迫的缫丝女工,即便在某一方面有了炉火纯青的技艺,也永远无法享有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自由。
更可怕的是,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会让我们失去人情味,一味计较利弊得失。“人心都是肉长的”,意即我们生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会影响我们完全客观地看待事物。尽管我们倡导理性主义,想要排除主观干扰,但试想一个真的没有情感、绝对理性的人,仍然使人不寒而栗。《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阿克蒂斯与大法官在遵守法条的同时,也尽自己所能地为无罪的黑人辩护。正是这份法规之外的同情心,才使他们人格高大,才使爱与正义得到彰显。
年前,机器人小冰开了一场诗集发布会,她的诗歌以与人类的诗歌难以分辨、相差无几著称。人们越来越多地质疑人脑与计算机的边界在何处。一位律所合伙人的演讲或许是个答案:“计算机能比人类律师更快更准确地搜集资料,但客户还是喜欢在诉讼过程中有人陪伴自己,为自己的胜诉一起努力。”情感,也唯有情感,是人类战胜计算机的武器,是计算机一直在模仿人脑而非相反的原因,也是我们应该永远恪守并保留的东西。
我们不能像机器一样思考,因为这会让人毫无创造力,也不能理解人类社会复杂而又美妙之处。塞涅卡说:“茅草屋下住着自由的人,黄金与大理石中栖息着奴隶。”计算机告诉我们黄金与草屋的贵贱,人心却能分辨自由的价值。因而,我们要保有同情心、廉耻心,保有人类的思考的方式——具有丰富的情感,站在比利弊得失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用豁达的气度与远识发现更多事物的本质价值。
像人一样思考,我们应当明白保护生态源于对山川江海的爱,锄强扶弱源于对正义信念的坚持。我们思考如王小波《思索的乐趣》中所言“乃人类独有之事,”我们写诗因为要尽情表达情感。作为人类,我们没有冷冰冰的铁块在胸腔跳动,我们的心始终炙热而鲜活。
思考作文 篇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尚文化作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在以不同的形式与大众亲密接触。它像一个高大的巨人,正大踏步走,昂首挺胸地向前迈进。不管你赞美它也好,鄙视它也罢,它像一股滚滚洪流无法扼制。
近年来,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各种空洞的娱乐节目进入人们的视线。选秀节目形成了一种文化“铁桶”,将大众的需求牢牢禁锢在了娱乐文化的“圈地运动”中。当人们对选秀节目产生审美疲劳后,众多像《快乐男生》等歌唱类节目全线进攻,越来越多的公众被误导,只要唱歌唱得好,参加比赛,就能成名。不可否认,从平民中选秀固然是好,不遗漏人才。他们的歌声得到别人的赞赏的同时,也红遍大江南北,正所谓名利双收。他们成功的同时,也让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有了拥抱光环的欲望和动力。
然而,我认为任何一件事都应该辩证地看待,有好的一面,也避免不了它存在着不好的影响。选秀歌唱这种东西,每年都会推陈出新,形势越来越花哨。可能当年有一些很红人气很高的歌手,转年又会有更高人气的选手,这时之前那些人又会怎样呢?不突出的可能会逐渐被人们遗忘了吧……而且大多数选手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在比赛的那几个月,能训练成什么样子。演技需要逐步磨炼,唱歌必须得有深厚的功底,扎实的基本功也是他们以后能否长红的关键。昙花一现的光辉能带来什么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不能在演艺圈顺利,不是不值吗?
一纸“现唱令”,整顿了选秀歌唱节目扎堆的现象,各级电视台又纷纷推出一些集综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文化类节目《汉字英雄》、《超级演说家》……这股新鲜的气息不仅娱乐了大众,还让人们在轻松享受的同时学习知识,陶冶性情。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汉字英雄》,它以简单纯朴的闯关方式吸引观众,共同领略中华民族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受汉字的魅力。特别是现代高科技发展,大多用电脑、手机打字,当代年轻人的“写字能力”退化严重,会读不会写。数码时代的我们更需要对汉字文化有所传承,“手写的回归”就是最好的开始,避免汉字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然而,作为《汉字英雄》评委的于丹老师,被视为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节目中频频出错,她将“蹴鞠”的“蹴”读成“就”字,这件事让于丹颇为羞愧。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汉字英雄》的字幕错字连篇,如将“不假思索”错打成“不加思索”……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作为宣传汉字文化的节目,这种错误的出现着实不应该,媒体有责任担负起文化责任,考验电视人的智慧,勿要适得其反才好。
时代的车轮在滚滚前进,时尚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一个定准,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还是那句古话:取其精华,弃之糟粕。但又不必在歌唱选秀或汉字听写这一棵或那一棵树吊死,时尚文化既要经典又要娱乐,避免庸俗,避免枯燥。这样时尚文化这个巨人才能走得更远,人民的审美品位更高,中华民族的未来更加光明!
思考作文 篇4
办公室里,没事,闲聊,我问:“什么是成功的教育?”
同事说我问的太大了,不好回答。
动脑筋想想,又不是去做,还怕问题有多大吗?对于思想观念的东西我们是需要从大处着手的。
“我觉得现在学生把20以内的加减掌握了,我就是成功的。”年轻的张老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实际抛砖引玉开了个头。
于是我们讨论引到了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掌握上,大家觉得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才是我们教育的成功,似乎无可厚非,学生来到学校就是学习知识,我们就教给他们知识。
“你认为呢?”同事把球抛给了提出问题一直听大家说的我。
不是我要一语惊人,不是我非要与众不同,因为这几天正想这个问题,所以我说我的想法与大家的不太一样。
教育的结果总是心灵的,教育是对生命的唤醒,所以最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对心灵的教育。
教育教育,应该是重在“育”上。
同事反驳我,“知识不重要吗?对老师的考核看的就是学生的成绩,现在体制就是这样。”
知识固然很重要,可以开启心智,但是教育不仅仅是在于传递知识,更在于心灵的塑造。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笼罩在什么什么家的光环下,但我们一定要让每个学生的的生命发出耀眼的人性光亮。
我们不可以改变体制,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教育。
我们重“教”,更要重“育”。教的知识只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阶石,而心灵的培育才是他们立足社会的根本。
知识能开启心智,但知识不一定能播撒爱心和善良。这些人性的东西需要心灵的感应,需要爱的滋养,它的萌发是需要阳光的。
如果我们用教育去塑造美好的心灵,那么这个世界就成了爱和善良的温床,这才是理想的教育,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你想:
如果我们给心灵一份善良,这世界就会多出一份温暖的种子;
如果我们给心灵一份正义,这世界就会少一些的冷漠与荒唐;
如果我们给心灵一份责任,这世界就会多出很多的担当;
如果我们给心灵一份爱意,这世界就会多一缕阳光…….
这些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
其实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
思考作文 篇5
曾几何时,开学典礼上,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响彻了整个中国。历史说,这就是个性。
汩罗江畔,风萧萧,一位老人迎风伫立江头,他宽大的衣襟在风中飘荡,凌乱的头发随风飘舞,他准备把社稷、苍生化作泪罗江边的绝唱。历史说,这也是个性。这种个性让“精忠报国”的信念深深地刻进历史的胸膛,让屈辱的泪水融入了祖国的山川。
“你们村里还有几个共产党员?”“不知道!”“难道你就不怕死吗?”“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就不是共产党员!”在那个寒风刺骨的冬天,她走向了冰冷的铡刀,走向了人生的辉煌。于是,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得光荣!”在这里,个性被刘胡兰演绎得气壮山河。在这里,历史告诉我们,个性原来是刘胡兰选择的革命事业,是她谱写的壮丽的人生乐章。
某班的班会上,一颗躁动不安的心,耐不住“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的诱惑,总是想知道山的那边是否风萧萧,林的那头是否草青青。他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仍旧“聊发少年狂”,趁着老师不在,他大踏步走上讲台,庄严宣告:“将来的我,能取代比尔·盖茨!”历史又说话了,听,这就是个性的宣告。什么是个性?也许我不能做出准确的回答,不过,我知道,在我的词典里,痴迷不是个性,盲目更不是个性!个性应该是浩瀚海洋中的航标灯,是漫漫长夜里被渴望的黎明,是洞察万物的理智,是一生一世的追求。个性,它能使司马迁将屈辱的泪水融进笔端,书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能使徐悲鸿挥笔画出《八骏图》;它能使一介匹夫执着追求,能使一代伟人奏出使民族昌盛的乐章。
个性,它跨越了时间、年龄的界限,它高扬理智、坚毅的大旗,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对于个性,我的思索便是如此。豁然间,我的心胸开朗了,原来我也有个性。
思考作文 篇6
命题是作文教学的首要环节,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命好题是有效训练学生写作、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和保证。郑板桥曾经说过:“作诗非难,题为难。”意思是说,好的题目是非常关键的,它常常给人以未饮先醉的感觉。学生的习作命题也是这样。《一件小事》、《难忘的一件》、《春游》……这些作文题目都是老掉牙的,学生自然没有兴趣,哪能写出新意?如何命题一直是诸多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说,命题的“五忌”已经得到共识,即“忌旧”、“忌大”、“忌空”、“忌深”、“忌疏”。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认为命题时除了“五忌”之外,还要考虑如下四点:
一. 命题要能循序渐进地扩大学生的视野。
作文教学不仅教学生“怎么写”,更是让学生知道“写什么”,“写什么”是前提。可以说命题犹如习作之门,入高山大川之门可感其秀丽,入寺屿宗庙之门可感其雄浑,入庭院花巷之门而感其闲趣也。所以说一个好的命题体系要能循序渐进地扩大学生的视野。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写作视野是比较狭窄的,作为中学生,他们通常比较喜欢写抒发个人情感的东西,似乎心中有着无限的感慨与愁思。当然,学生写作此类作文确实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为此还特地让学生准备了一个“忧愤宣泄本”,并给这样的作文训练取名为“宣泄作文法”。但是学生自我宣泄的认识远远小于学生应该认识的世界,如果一味的宣泄下去,他们往往被困于个人的小情调、情感的小圈子中,难以跳出去认识更广阔的现实社会。尤其是中学阶段,这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是需要对人生、社会现实、自然现象、人文历史等多侧面作出思考的,可是学生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写作训练中对这些问题有意识的关注都不是太多,或者说有些同学在短暂的特定的时间内也作了些许的思考,但很少有人把它诉诸文字,使之深刻化,尽管在教学中各科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灌输了这方面的认识。
由于命题作文题目是命题者出的,学生必将顺着命题者圈定的范围去思考问题,命题能指引学生写什么。而好的命题就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认知面、并加深认知深度。作为命题者来说,必须有目的、有选择、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合理的命题,通过命题使学生的思考范围更宽泛、更深入,或者说使他们对现实社会的无意识的思考转变为有意识的思考。如果老师总是重复《一件有意义的事》、《我的老师》、《学习贵在勤奋》之类的命题,内容上无新意启发,学生的视野得不到拓宽,不仅收效甚微,而且会变作文为学生之负担。
二.命题要体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作文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尤其要重视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的培养。在刘勰的《神思》篇里,他把作文过程中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现实的辨证关系概括为“思想为妙,神与物游”,同时对作文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微妙形态更作了精确的状摹:“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在《熔裁》篇里,刘勰进一步强调:“立体有本,意或偏长;趋时无方,辞或繁杂,蹊要所司,职在熔裁,隐括情理,矫揉文才也。规范本体谓之熔,剪裁浮词谓之裁。裁则芜秽不生,熔则纲领昭畅。”刘勰之言,乃指出为文贵在思想之提炼(即“熔”)。而命题者所命之题必将为文之灵活、深刻、独创之先驱,方可称之为妙!如《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题目就别开生面显得深邃而富有启发。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内外因的关系来构思: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近墨者”是否变色,主要取决于内因。用这个论据思路,就可以有力的证明“近墨者未必黑”的论点。而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分析:一定的量变可能引起质变,“近墨者黑”的可能性较大,以此思路可以证明“近墨者黑”的观点。还比如从矛盾转化的观点分析:“近墨者”原来并不黑,但可以随着矛盾的转化,有可能变成黑色,反之亦然。学生顺着命题者的思路自然思之非浅,思维之灵活、深刻、独创也就得到很好的培养了。
三. 命题仍须加强常用文体的训练。
在今天的中考和高考的作文命题中,已经淡化了文体要求,这从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可写性以及情感抒发的真挚感人上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考试作文中的文体淡化往往让学生抱有只要会写一种文体就万事大吉的侥幸心理,甚至说教师也认为只训练一种文体就能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可以顺利通过考试。
在中学阶段,虽然要求学生尝试训练的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常用的应用文,但这些文体中学生大多数显然偏爱记叙文写作,后面的三种文体往往不被重视,尤其是初中生。这样的结果虽说可以顺利通过升学考试,但对这些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种产品、一种流程、一种科技是要加以说明才能让人了解它、认识它、掌握它、运用它,这需要会写说明文;有了观点要通过议论的方式加以阐述,这又要掌握议论文;出个通知写个报告,应用文写作又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现实生活中很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校的作文教学里得到培养显然是毫无疑问的。在我的一些同事中,多年来不曾写过一篇属于自己的教学论文的大有人在,这是不是说他们就没有心得体会呢?显然不是。在和他们的交谈中你不难发现他们有许多零星的、新颖的、闪光的教学感想。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写成文字,使其系统化理论化,以便得到广泛的交流呢?我认为除了每个人所共有的惰性之外,更主要的大概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阐述吧!这样的教师,很难想象他们作为学生时议论文写作的基础打得很扎实。事实上作文教学的目标,也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具备表情达意和应用文写作的一般能力,而不是培养更多的文学创作者,现实中我们的学生成为作家的也实在是凤毛麟角!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学生除了知道写什么、善于运用较为优美的文字之外,仍要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以便使自己步入社会后在需要用文字表达时更加得心应手。
这样看来,在命题时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意识地加强文体训练还是有现实意义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所说:“必须学习一种模式,这个模式有助于理解可能遇见的其他类似的事物。”因此可以说,加强文体训练是提高写作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 要切实体现命题的可写性。
命题作文的可写性是至关重要的,它要求教师在命题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和认知的区域差异,命题要从学生的心底里流露出来(叶圣陶语)。比如说《我与游戏室说再见》就很狭窄,因为只有去过游戏室而且深受其害的人才有真情实感,更何况有些孩子甚至不知游戏室是干什么的。再如长丰县有一年面向全县展开的小学作文竞赛,题目是《我爱家乡的草莓》,要求学生仿写《我爱故乡的杨梅》,这题目看似合理可写,可细细琢磨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全县不是到处都栽种草莓,甚而有些学生不知草莓是在树上结的还是田里长的,硬要写只能胡编乱造。还有些命题拔高了写作的要求,学生也就自然难以写作了。但象合肥市某年的中考题《中学生的苦与乐》命得就很好,只要是中学生谁没有过苦与乐呢?
要做到命题的可写,我以为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是大有益处的,比如可以出《我与……说再见》(省略处填上一种不好的习惯或一处让你变坏的地方);可以把《我爱家乡的草莓》改为《我爱家乡的……》(省略处填上家乡的一种植物,仿照《我爱故乡的杨梅》来写)。这样稍作变更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找到可写的材料,而且学生写出的五彩缤纷的文章可读性也更强!学生也只有知道写什么,才能把自己如何表达的才能尽情地展露出来。再如学了《“旁观者”未必清》这课以后,一位教师出了《从××(成语)的另一面说开去》的作文题,并作了三点提示:A.运用范文提供的逆向思维的例子,写出见解新颖独特的反意文章。B.可结合社会现象提出言之有理的观点,摆出有说服力的论据,写出一篇观点正确、层次清楚、语句通顺的议论文。C.可以借鉴范文的某种写作技巧,但须灵活运用。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范文。第三步,让学生独立构思,把命题补充完整,并编成作文提纲,互相传阅后各自修改提纲。第四步,动笔作文。面对这样的命题,学生纷纷反映:这样的命题,能够看得见、想得到,思路拓宽了,再不愁无话可说!不少学生的'作文质量较高,光题目就有三十多个,诸如《从“知足常乐”的另一面说开去》、《从“对牛弹琴”的另一面说开去》、《从“作茧自缚”的另一面说开去》等,多数文章的内容和语言也较有新意。
综上所述,命题者在命题时既要考虑到开拓学生的视野,也要考虑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还要考虑到写作训练的实用目标,更要考虑到命题的可写性。所出的命题要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只有这样的命题才能全面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真正的做到学而有用!
思考作文 篇7
爱的教育这本书令我思考,在这纷繁的世界,爱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走进书中,和一个意大利小学生去寻找这个未知的答案。
爱像空气,春天在我们的身边,因为无影无踪地被我们忽略。爱是春天的雨,滋润着破土而出的小草;爱是夏天的雷,迎来了美丽动人的彩虹,在假期里,我捧着亚米契斯的著作。
我读着那看似平凡、实则真实的故事,望着那细微而又善良的词句。《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他听说的只是一件件惊天动地、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爱”。这本书把爱写得淋漓尽致,不管是父母的爱,还是老师同学的爱,都让我进入了一个爱的世界。
在一篇篇真诚的故事中,在每月例话中的少年笔耕这片文章这片文章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文中的叙利亚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的父亲在铁路上作雇员。叙利亚每天晚上悄悄地帮助父亲抄写,经常很晚睡觉。早上的叙利亚总是睡意朦胧,功课在走下坡路,他的爸爸一而再再而三地误解并斥骂他。叙利亚听了心如刀割,但他还是这样做。有一天,叙利亚在誊写时不小心碰翻了一本书,此时他的父亲已知道了这件事,充满了懊悔和慈爱。从此,一家人在爱的怀抱下同甘共苦。
读了这片文章,我不禁热泪盈眶。想想文中的叙利亚从小就体贴父母,勇于承担责任。在想想自己,经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爱是什么?爱是当你漂泊时需要停靠的港湾;爱是什么?爱是你寒冷时需要的怀抱;爱是什么?爱是茫茫宇宙中最富生命力的那颗星;爱是什么?
思考作文 篇8
八月二十三日,我终于如愿进入了恩施高中,在父母的陪同下整理好寝室,办好相关手续,我就第一次脱离父母的庇护开始了高中生活。
在新的班级没有熟人,快节奏的住校生活也令我手忙脚乱。军训的苦累无处倾吐,心灵的孤单无法填补,在无人依靠的情况下,除了咬牙坚持还能怎样?我努力辨认校园的路,尝试着与人友好相处,就在自己都快被已经独立的假象欺骗时,好友的父母来看她了。我得知自己的父母因事来不了后,表面装作无事,失落、委屈、愤怒、茫然……一切复杂的心事都揉成一团,在胸口郁积,发酵般越胀越大,堵塞在喉头,将要控制不住时竟被发狠似的咽下,却在心脏上留下了巨大的空洞。
七天的军训过去了,有趣的事不少,但都被我的好胜心破坏了——我誓要得到的标兵荣誉被他人得了。一时间,回家的喜悦被不平、猜忌所蒙蔽,对在看台上拼命招手的父亲竟也只报以不耐烦的一瞥!回到家,本该口若悬河的我也没了心情,父母问什么都只敷衍了事,实在烦了就关上房门无休止地上网。昏天黑地之间,又到了返校的时间,父亲语重心长的教诲让我认为自己不被信任、受了指责,最终不欢而散。
学习生活开始了。首先是入学考试。由于没怎么预习和复习,我由入校的三百多名滑到了六百多名,原先的自大被打击得彻头彻尾,我越发感到自卑甚而是惊恐起来。洗漱和就寝时间紧张,九大学科的轮番轰炸,对于成绩和对家人态度不好的懊恼……这些都使我在夜晚难以入眠,痛苦万分。我时常会想:我是谁?我为什么会这样呢?
好友考了一百多名,这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而且我观察到她不论是与父母还是同学在一起时,都无半分不耐,且绝无做戏的成分。当我在早晨赶往教室的途中,看到太阳升起,校园里的一切都发出极美的光辉,我想起中考前我与父母一起来恩高参观的事。那时,我的内心是无比向往、无比纯真的,我期待与这里的每一个人友好相处,期待在自己的努力下让姓名高悬红榜,期待踏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期待能在这里始终谦卑、始终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现在我却连做人的本分都丢失了。
不孝的人是不可能与人为善的,没有健康诚挚的心灵,也是难以达成目标的。俗话说:“先成人,后成才。”我是人,便要守人德,人要在人的世界里求取意义。
之后,我与父母坦诚地聊了一次,他们没有怪我,反而教我调节情绪,还给我买了很多课外书。我这才想起,父母从未要求我、限制我什么,只是为了让我适应社会而费尽苦心,终日操劳。渐渐地,我交到了一些朋友,也慢慢适应了学校生活,还承担了一些班级职务,参与了社团的应征面试……
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这话不是一直任性下去的理由。我不知道是不是人都有自私、拧巴、见不得光的时候,但这世界很好,我周围的人很好,他们愿意接纳迷途知返者,让每个曾迷茫的灵魂有所皈依。
我是谁?答案并不重要。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失败又成熟,这就足够了。
【【精选】思考作文合集八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