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2017-11-17 小学生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质。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小学生作文教学研究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生作文教学研究论文1

  小学生写作文,多喜写人叙事类文章。写熟悉的人、叙经历过的事,是“回顾”再现式作文,难度较小。相对而言,写景类作文,难度较大,学生怕写,老师难教。究其原因,写人叙事类文章的写作关键看学生的生活积累,而写景类文章的写作则主要看学生观景绘景的能力。正是由于受观景绘景能力所限,小学生的写景类作文水平普遍较低。作为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写出较好的写景类作文呢?以下几种方法是可循而有效的。

  一、指导选好景物范围,确定写景主体

  要描写好景物,需要对景物进行观察。写景之前,教师应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和感受美景。学生走出教室去欣赏景物,心里肯定特别高兴,可是放眼望去,一大片山坡、一大片田野,景象万千,可写的景物数不胜数。学生东看看,西瞧睢,看得多了,往往就会发蒙或犯惑,面对眼中所见的万千景物,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写景类作文不能“见景写景”,或“随景下笔”,不能无主次地觉得哪里都该写,又哪里都写不好。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的目的或要表达的中心,选好景物范围,“化大为小”、“定点写景”。大自然景象丰富多彩,我们应该选择最有特色的“样景”作主体,通过对主体景物的描绘,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大自然某方面的独特之美。面对眼前所见的景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眼睛比作照相机,要选取最需要的、最美丽的景色拍摄。通过连续的特写镜头,表现景物特点。景物选的范围越小,观察才会越细致,也才能发现景物的个性特色,写景才能出彩,甚至出“神”。带学生到大自然去观赏景物,老师应事先踩好点,选好观景范围,再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选景、观景活动。如写《家乡景色美》,可指导学生在家乡的田野里,选取一定的范围,以有代表性的“小地方”:一座山、一条小路、一个池塘或一块菜地为主体景物,由点到面,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并写出家乡的特色美。

  二、指导定好景物观察点,注意写景顺序

  观赏景物不是随便看看,除需要有取舍、有侧重外,还应注意顺序。观察一定范围的主体景物,还要有恰当的观察点。指导学生定好观察点,也就是选好观察角度。如写《家乡景色美》,若选取的主体景物是一座山,观察点可以是山顶,主要是俯视,由上往下看,由近及远;观察点可以是山腰,仰视和俯视相结合,先上后下,由局部到整体;观察点可以是山脚,移步换景,由下至上,点面结合。选好景物观察点,观赏景物就有了方向和层次,写景也才有条理,应引起高度重视。写景顺序得益于观景顺序,并根据写作的需要,做出适当地调整。描写景物,可以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可以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可以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可以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可以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可以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等。从时空角度看,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两种,比如写《东山岭风光》,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描写东山岭四季节各有情趣的特色美;也可以按空间顺序,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有哪些特色,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景象,从下看是什么状态,等等。总之,描写景物要有顺序,文章才有层次。

  三、指导观察景物特征,明确写景亮点

  观察景物着眼点不在“是什么景物”,而在“景物有什么特征”。只有抓住景物特征,才能明确所写景物的“亮点”,写出来的景物才有特色。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景物的组成、外形、色彩、状态等方面进行观察,明确景物的个性化特征,通过比较、联系,突显出景物的“亮点”。景物的特征、“亮点”就是写作的重点,也是由景到人,由景到情的生发点。如写《家乡景色美》,选一条小路、一个池塘和一块菜地为主体景物,引导学生按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逐一观察。先观察中间的小路:小路有多宽呢?让几个孩子并排站在一起,数一数,小路有几个孩子并排那么宽;然后观察路上的小草是什么颜色,能看见几朵小花,小草小花像什么样子,试着用一个比喻来描绘(如“就像给小路镶了一道绿色带花纹的彩带”)。再观察左边的池塘:池塘是什么形状?池塘有多大呢?(可与熟悉的`教室或操场比较)池塘里的水是否清、静、绿?(可联系写水的课文,发现水的“亮点”。如:池塘里的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见水里的草和鱼儿;池塘里的水真静呀,静得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树,鱼儿好像在天上游;池塘里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还可以看看池塘里有没有小鸭子?若有,可以观察小鸭子的活动情况。接着观察右边的菜园子:菜畦和菜苗有什么特点?可选一两种蔬菜作近景式观察。最后,由景到人,看一看小路上、池塘边、菜地里有没有人,他们干什么?指导学生深挖景和人的特点,明确“亮点”,就能写出一篇不错的写景文章来。

  四、指导联想和想象,写出景物的情趣

  写景是为了抒情,而情应融合在对景的描绘之中。要指导学生掌握“景中融情”的方法,一是饱含情感看景绘景,并适时画龙点睛地抒发情感;二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景物的情趣来。有人说,景物本无情,看的人有情,景物便自然有了情。换言之,景物的情感,是观赏景物者和描绘景物者的情感反映。如何移情于物,或使物富有情感,借助联想和想象是较为巧妙的方式,要指导学生理解并“为我所用”。描绘景物要虚实结合,对眼睛所见景物,要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通过比较、类比等方式,把景物的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要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如看到树上有一只鸟在啼叫,可以想象“鸟儿正在树上欢愉地唱歌”。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看到千姿百态的山,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既写出了桂林山“奇”的特征,又使景物富有情趣。又如《林海》一文,作者从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突出大兴安岭的重要作用,让人顿生赞叹之情。

  五、指导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色

  要说写景类作文难写,主要就难在如何将景物写活,如何写出景物独有的特色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容易。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描绘景物时要紧扣景物的特征,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化单一为丰富、化概括为具体、化平实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多角度多层次表现景物特色,或者化静为动、化实为虚,使语言更有表现力。如写《美丽的秋天》,“美”是秋天的总体特征,是单一而概括的表述,如何丰富而具体地写出秋天的“美丽”?可以运用排比的句式(或段落),从秋天的天空、秋天的山坡、秋天的田野、秋天的人们等多角度多层次表现秋景之美。写秋天的山坡,又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秋天山坡上的树、草、花的美,描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写秋天山坡上草儿的苍劲之美,有学生这样写道:“略显干褐的草儿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巧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草的独特之美,让人过目难忘。

  六、指导交流和展示,明确写景得失

  写景类作文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选取景物、确定观察点、观察景物、描绘景物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展示活动,让学生在互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帮助,不断提升各环节应具备的能力,最终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如在选取景物环节,请学生交流自己所选景物,并说明这样选取的理由,其他学生会受到启发;在观察景物环节,请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顺序和观察到的景物特点,其他学生边听边对比自己的观察情况,可以修正和补充;在写出景物情趣环节,请学生交流自己对某一景物的片断描绘,其他学生可以借鉴参考;在正式动笔之前,请学生口头作文,按顺序讲讲自己的作文提纲,其他学生可以打开思路。作文批阅后,教师从优秀作文中选出样本,对其成功之处做出点赞,对其不足之处做出修订,并张贴展示,让学生明确写景得失。

  小学生作文教学研究论文2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板块,也是一项综合性训练,既包含语言文字的训练、文体意识,还有思维、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学生遇到诸多难以解决的写作顽疾,如缺乏兴趣、害怕写作、无以成文等,这些问题也深深让教师感到头疼。改进小学作文教学,切实提高作文水平,已经成为当前作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本人以语言知识、文体和能力训练为切入点,谈谈在教学当中如何做到三者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能力;情境;文体

  一、观察情境教作文,思维创造齐发展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流传下来的经典诗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和诗人词人处于情境当中是密不可分的,诗人只有在情境中才能萌发情感,正所谓境中生情。在情感的驱动下浮想联翩,情动而辞发,使诗人留下了动人的诗篇,流传至今,虽然小学生作文不能和诗人做诗,作家写文相提并论。但是同样需要情感,为学生提供作文题材,创设情境。我们可以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做亲密接触,去看壮丽的日出,落日的余晖、璀璨的明星、丝丝的细雨、飘扬的雪花……这些都是令人深思飞扬、流连忘返的,大可带着孩子去读这本多姿多彩的“教科书”。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去阅览室、科技馆、图书馆、海底世界参观,体味静谧的阅览室读者们专心致志研读的情境;惊叹于科技发展而创造的神奇世界;游走于洋溢书香的园地;留恋于奇妙未知的海底世界。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们玩游戏,演小品,做实验或社会体验等,然后习作成文。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作为参与者,写作是参与体验后的记叙与总结,这样的作文课既是体验,也是享受,更是创作。像这样的情境我们还可以创设很多,而每一种情境中,绝不像是上课,而是在玩,快乐地有滋有味地玩,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告诉老师,他们的所见所想。在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词语伴随着形象,带着形象色彩进入他们的意识,这些词语贮存在他们的大脑里,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色泽,那样的富有气息。在这里孩子们一步步去认识世界,体验世界,描绘世界,在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去体验客观情境,在情感的驱动下,想象力、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也会得到出乎意料的发展。因此,写作的内容、教材要出新,有情有趣,就要关注现场感,改革以往一些陈旧的教材内容,多做实事,重体验,让学生找到语言文字的乐趣。

  二、淡化文体重表达,自由自主激兴趣

  关于文体,具体来说,有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有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为主的说明文,也有论述,评判为主的议论文,还有自由灵活、形散神聚的散文等等。教材通过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达形式,来阐述不同的思想观点,明晰文体有助于了解写作目的。但对于小学的作文教学,文体可不作高要求,若叙事,则只要求能诉说清楚。因而,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文体教学,则只要求初步了解,而不要刻意套写。而在作文教学中过于拘泥于文体的刻板形式,而不重视内容的表达,会对孩子的写作兴趣以及思维有所限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教师应去除强加在学生身上的“枷锁”,如主题鲜明、思想境界、结构清晰、逻辑合理等条条框框,也应摒弃单一的标准,作文教学应从模式化走向个性化。如此,小学生的思绪才能飞舞,火花才能碰撞,童真才能盎然,文采才能飞扬,文章才具有灵性。其实作文教学应当让学生放飞思想,挣脱“枷锁”,写其所见,写其所想,写其所悟,把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如结合创设情境教学中进行的《参观图书馆》就不是一般的纪实,体验一次到图书馆当小读者的乐趣,当一回专心的小读者,内心的感受是真切而细腻,学生也会在纪实中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有的甚至会自然而然地穿插议论,抒发情感。让学生将“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主体性得以高扬提升,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心里所想所悟,淡化文体意识是一个有效途径。其实灵性的跳跃和诗意的残缺就是一种美。

  三、阅读教学讲技巧,语言能力共促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言,指的是文章中优美生动语言,而在平时学习优美生动语言的同时,也可加以作文技巧的训练。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在阅读中既能知晓课文主旨,也能从阅读中借鉴文章写法方法,在模仿和创造中,使学生的写作逐步达到“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在观摩长沙市小学语文“爱阅读善表达”教师素养大赛中,在钟老师所执教的《猫》这一堂课。通过让学生找出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这一环节,老师就巧妙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技巧相结合了。当学生说出关于老舍先生语气词这一段话时,老师“故意”将语气词去掉来读,通过对比,让学生来体味语气词的神奇之处,并在下一个环节让学生模仿语气词的写作,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当然很高!一来一回,“巧用语气词”也这一写作手法也就深入学生脑海,相信在接下来的写作课上,孩子们就会适时适当地运用语气词这一写法了。“仿写”,是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直接有效作文教学法之一。初学者,要把课堂上学到的写作知识化为己有,不可一蹴而就,中间需要经过一定量的模仿与借鉴。在阅读时,课文分析得越透,理解得越深,写作时学生便有“据”可依,有“模”可“仿”,写作起来也就可以“依葫芦画瓢”。仿写可以仿好词、好句、好段,也可以仿写作技能、技巧。小学生宜模仿句子、片断等局部着手,逐步过度到篇章。平时阅读教学当中我们可以根据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明白这种写作方法,并且慢慢地有意识的运用。换句话来说,重点是抓住每一种作文的训练点进行训练,让学生学会这一种方法写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也在日积月累中得以突破。从低年级的“乐于说写”顺利过渡到中年级的“自由写”再到高年级的“学会写”,与阅读教学是分不开的。

  四、作文评价多元化,讲评展评相结合

  作文讲评课也是作文教学的一大环节,不容小视。作文的反馈对于学生写作积极性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作文评价应具有多元化,摒弃以老师价值取向主宰课堂传统形式,走向开放式多样式,可以书面评、口头评、他评、自评与集体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首先,诵读赏评与张贴展评相结合。在学生写作、二次习作完毕后,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可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评价;也可以在小组内朗读,组员欣赏,他人评价;还可以在全班朗读,大家一起赏析。在学生誊清作文后,可在班级的“芳草地”中展出,让学生相互观赏,师生共同欣赏。其次,口头讲评与笔墨点评相结合。口头讲评是指教师在批阅完学生作文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口头讲评。讲评时应欣赏学生的个性化、独特之处,肯定其言语劳动成果,渗透着鼓励与欣赏之意,并且对独特之处可直接进行圈画评点。具体评价有记号评价,如用圆圈重点标出使用独特的、鲜活的词语,用波浪线或横线标出优美的、形象的语句等以明示其用得妙、写得好;图画评价,即在个性化的词句处画五角星,画笑脸,,或者画大拇指等以示表扬。最后,二次习作也是很重要的,在作文讲评课之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各自按照合作评改所提建议,进一步修改,完成二次习作。可将学生的二次习作在班级手抄报上发表,或装订成册等等,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一篇篇供同学赏析的作品时,一定会自豪,倍受鼓舞。

【小学生作文教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小学生优秀议论文

2.科技论文作文

3.小论文作文

4.小学生愧疚作文

5.愤怒(小学生作文)

6.倔强小学生作文

7.小学生关爱作文

8.小学生道德作文

9.小学生青岛作文

小学生作文评语六年级 小学生作文征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