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文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文作文 篇1
散文作文400字:我们爱你啊,无锡
无锡——
人文荟萃的江南名城;
无锡——
风景璀璨的美丽天堂。
啊,我们爱你,无锡!
我们爱你——
灵山大佛的巍然屹立,
太湖明珠的雄奇壮阔,
西惠公园的清秀俊丽,
梅园、嘉园的幽雅旖旎。
我们爱你——
油面筋的味美性脆,
水蜜桃的新鲜可口,
惠山泥人的名传中外,
宜兴陶瓷的天工巧夺。
我们爱你——
小笼包的蜜汁四溅,
太湖石的嶙峋兀立,
马山杨梅的甜甜蜜蜜,
无锡排骨的酥而不腻。
我们爱你——
抚今追昔的奋力建设,
从古到今的灿烂辉煌,
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
清秀无锡燃起的希望之火。
我们爱你——
奋斗书写的史册,
汗水浇灌的硕果。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傲骨,
广阔的胸襟,钢铁的意志。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我们奋发,我们开拓,
你是我们无锡人民的光彩,
我们爱你啊,无锡!
散文作文 篇2
他,是精神极端而后丰富的人呐!
正如一些书中对于周国平先生的简介一般,其实在可以称一哲学家,其中对于人性所诠释的哲理也是其散文中尤为核心的一部分内容。他用散文这一文学形式来谈他的哲学,他的思考以及他实在与众不同的见解,用一颗虔诚的心来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心灵的历程和磨难。
他的文学是富有冲击力的,但有时却也教人深思反省起来,这一“顽童”用富于理性与感性于一体的文字风格来感染者精神平乏的现代人。
浅通其人后,是想读其文的了,可是我在翻开扉页的那一刻前,心中却犯起了嘀咕,不禁疑虑,凭我这般,究竟能否解其哲理,贯其思想等等,但终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读了起来,顿时,之前顾虑全消,他的文字深入浅出,老人和小孩都能获得启迪吧!
“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而言。”这句话值得我们铭刻于心,铭记一辈子的。这句话中的“他们”便是指守望者们,国平先生看出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上,争名逐利的人实在不少,而他们却往往忽视了精神的重要性,此时就须出现守望者们守人类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人类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天。俗语曾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物质世界已陷不可自拔的人类是不足以,不愿去寻求物质的本象,过眼烟云般纸醉金迷的奢华享受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欲望,却因此蒙蔽了双眼,葬送了卿卿真、善、美的精神。不流于他们是极痛苦的,苟非超脱常人的毅力是万不能攀至此等境地的。在漫漫长夜,惟守望者揣一颗孤单寂寞之心在那儿独忍!
“今天的孩子们何尝不是在悬崖边上的麦地里玩,麦地里有天真、童趣和自然,悬崖下是空虚和物欲的深渊。”现今的世界何尝不是这样,孩子们终是无邪的,终得是受外在而影响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他们终究有两条路,做两类人,俗人及守望者,俗人占据物质世界,而守望者占据寸土寸金的精神世界。当今中国乃至当今世界前者不胜枚举,后者屈指可数。
有感,即有感觉,得悟,我心中记住的而不过几个字罢了:守一方洁净之土,望一丝可敬之神!
散文作文 篇3
又一次,苍茫的夜幕降临了。
月光如链,如水,冷冷的笼罩了四周,夜静的可怕。我却也因如此,觉得心清澈了些许;仅仅是为这为万人颂道的月色之美吗?的确还有令我为之震憾的一幕:
也许是风,将暗香送入我的鼻孔,我立刻浑身轻爽开来,我凭着嗅觉,一路寻来──那是一丛绝对算不上什么好看的花啊!我为自己的过早兴奋懊悔,本以为可以发现……然而奇迹也真的发生了。
月光依然温柔似水。我惊讶的发现花在自由下落,它在月下凋零了;白天娇美的盛放,然而此时,只有自己清楚,孤独的承受着自然赋予它的悲剧……是啊,它选择了此时的凋零,它选择了月下孤独的承受,它选择了将最美留于白天赏花的人,它的选择凄美异常。
凝视着它的抉择,回想白天时分它的娇美,我似乎读懂了什么,是一种态度,一种只为奉献而宁愿独自默默承受痛苦的光辉人生。这的确不需言说,是须用心领会的东西。
月上树梢,夜风微袭,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它的花瓣在风中旋舞,飘飘摇摇,悠悠郁郁,开始恨风使它速落。它在感伤飘零吗?依稀舍不得花朵吗?不!它在舞蹈,它在雀跃它知道,凋零是自然规律,自己无法左右,又何不将最美的舞姿留于生命的终结?这不是更完美的结局吗?
泪已划落嘴边,腥咸的感觉,我为着这份奇遇的美好而轻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开始吟唱着,花开自然是一件令人心喜的事儿,它让我们赏心悦目,心情开朗;然而花落又是自然常理,我们应该知道落红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人类,多么高尚呀!所以我们需做一个现实主义者。何处无花开花落,早晚而已;看到花开就逃不过看花落,无需伤感,我们应为它的光辉人生而庆幸来对。
虽然李煜为“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而愁绪满怀,即使林黛玉泪诉《葬花吟》令豪客倾颂,她为落红哀歌,而今夜,我要为落红写篇赞歌!它揭开了生命的真谛:人生应当奉献,为人类的事业,无怨无悔!
当花瓣离开花朵,唯有“暗香”残留,轻轻的飘入我心扉,它也将漂洋过海,飘遍中华大地。
散文作文 篇4
有人说散文是弥漫的色彩,到出都能看到她的影子,听到她的声音。有语言的地方就有散文的存在。还有人说散文是心声的随意流露,不受条条框框的制约。于是把散文定格在形散意不散的范围内,作为最普通最实用的文学形式生活在民间,成为语言流通,交际范围最广的方式存在,是老百姓最喜欢的交流习惯。
古人云,‘遍地黄金在人取’,‘君子爱才取之有道’,这是在生存的道路上给人们的提醒意识。那么玩散文的朋友们,如何认识散文独立存在的意义和她的历史地位?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应这一存在的现象?我谈点浅薄看法与朋友们交流。
我们大家都知道,从文字流动开始,散文就应用而生。从一字一义,到一字多音多意;字义词意曲解歧生现象普遍存在。每个朝代都要创造和吸收一部分字词充实到字典里。文字的庞大和复杂,使用上的随意和混乱,造成了理解上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不过,给思维带来了更广阔取向空间。留下来的名著经典,都有理解上的误区和辩解上的新义。因此到了宋朝,为了舒解文字上的规范和意境上的划界,普遍采用朱熹的《四书集注》,《通书解》等注解。在文意梳理和文笔的抒发上,都把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刘知几的《史通》作为立意看事的理论依据。文体在散文的基础上,呈现出多形式的风格。文风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更新的实用内容。这样一来,人们的意识空间又在模仿的范本上吸纳。反复利用,重复使用,经典语言成了意识上的依据和理论上的`支持。引用经文典故成了历代文人学者手中的秘密武器。怀旧成了特有的联络情结。
散文是人用文字赋予自然世界和感情世界的一种理性呼唤。她是心灵的叙述,意境的豪放,理智的呈现,精神的挥洒;是人间情景流动的甘泉,是沐浴心灵的营养,是净化思维的乐园。人人都能享受到她的洗礼,都能体会到她蒸发出的热量,她是通过文字和声音传递着一种希望。
历代文人把散文的结构比作是人与大自然一次深情对话。地上所有的物质都可用散文表达。她是文字游戏,是爱好者的理想回放。我欣慰的感觉到,文章中的意,是一个人的筋骨,作者尽情把自己的胆量注入;文章的理,是一个人的血管和气脉,作者用智能的手让它们畅通;文章的形是个框架,作者把一时的梦想存放;文章的神,是一个人的灵魂,用情培养才能看到光亮。,我深刻体会到,人间万事万物,就像洒满山河的珍珠,文人手中的笔,就是一根绳索,眼是智慧的灵光,用心把珍珠串起来就变成一条项链。至于它的色泽,明亮和造型如何,就表现在一个作者全部的精神内涵上。
采用时代的口语写作,讴歌时代的主旋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现代化的加速,人们的视野和欣赏水平发生深刻变化。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显得压力沉重。长篇,大作再不是欣赏和青睐的对象,内容丰富,短小精干正统领时尚。思维跟不上时代的感觉普遍存在,人们的精力不够分配,要求的水准更高更新,不喜欢庞杂上难懂的语言,喜欢轻快明亮,赋有意境色彩的语言风格。散文正滋生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品种进入千家万户。
散文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只要语言存在,她有必然存活的价值。爱好文字游戏的朋友,自然会想到要有创新意识。如果思维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思维产品自然也会落伍,压力当然会更大。况且怀旧的现象也很明显,面对这种压力,唯一的办法是学习提高,从旧的观念中走出来,摆脱来自自己的束缚。说到底还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只注重文字的装饰效果,缺乏意境和深度;或者只注重意境和深度,不注重艺术效果,同样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我们身边到处是精彩的瞬间,遍地都是黄金,所缺乏的是自己的慧眼。
散文作文 篇5
活在民国年代,战火纷飞中一不留神,小说中血肉横飞的情节就会在自己身上上演。谈起那时文人的为人处世,虽说的确需要积极面对与投身变革,但在某些时节沉郁淡泊些或许能活得相对“轻松”和“舒坦”些。
这是我读罢《周作人早期散文选》的第一感受。
说起文才笔法,周作人未必逊于其兄鲁迅,甚至某些方面有所超越,却因对事物看得极为透彻的眼光以及生来易于烦躁激动的性格,字里行间总是透出一股独特的幽怨郁愤之气。其实他也曾做过鲁迅那样斗士般的文人,以满腔热忱毫不留情地一次次直戳时代、社会或人民的痛处,为的是大众听到这些呼喊与击打能有所反应、想法甚至行动。而从这本书中,我恰好看出他蕴含着的或激愤或淡然的复杂情感。从头读过,通篇带着闲寂恢诡的日式幽默与变革时代的批判思想,彼此从思想上似乎是对立的,读来却顺理成章。
倘若排除时代与社会因素,饮茶听雨、尝鲜品酒、谈鬼说蝇,不经意间天南海北的零七碎八已经被周作人摹了个遍。以掩藏于温吞之下的犀利目光扫视着埋藏在家常里短中的风花雪月,然后将其转换成袅袅婷婷的文字,宛若一叶随波荡漾的小舟,不紧不慢地掠过一处处山川草木,总要在某处有所停留,幽雅地打个怜惜而玩味的转儿,待吸够了香气、尝遍了滋味再悄然前行,于不经意回眸间又在某处风景留下一道浅而雅的痕。
这恐怕正是周作人前期的闲适杂感散文风格受到诸多好评的原因所在。从《初恋》中对“她”的“淡淡的一种恋慕”,到《喝茶》中“瓦屋纸窗下、可抵十年陈梦”的“清泉绿茶”;从《乌篷船》中充满旧江南风趣情味的明瓦乌篷船,到《谈酒》中感到喝酒之时“怀着‘杞天之虑’,生恐强硬的礼教反动之后将引起颓废的风气”,无不以怜惜品味的态度、丰润雍容的京派笔法雕琢着每一个本不腴润的平凡物事,从中提炼出庸人体会不到的不平凡来。
比起平和冲淡来,周作人的犀利浮躁之风格同样老辣痛肤,尤其在涉及封建礼教之愚昧、国民性格之丑恶及军阀统治之暴虐等方面,愈发激烈敏感,其思想深度也愈发深入骨髓。如《风纪之柔脆》一文中,看到报上“因有关风纪而查禁女孩入浴堂洗浴”的小新闻,即知封建道学者之变态堕落至于“非禁止女童入浴堂而不能维持这‘更嫩更脆,像骄养的小儿一样愈加怯弱下去’的风纪矣”,的确是“深可寒心乎哉”;又如《头发的名誉和程度》中,见到“因剪发女生投考者程度不佳”而不取剪发女生之大谬新闻更生发了“乌云覆顶则经书烂熟,青丝坠地而英算全忘乎”的痛怒感问……诸如此类,读来实在惊心震慑,让人心寒不已却无从反驳。
以比谁都清醒的状态看待当时黑暗的沉重,恐怕正是这样才造就了周作人内心幽怨郁愤的情感,反映在文字上就成了平淡与激越交织的独特风格。平和冲淡,老辣犀利———仿佛在地下贮藏了多年的陈酒,留在敏感味蕾上的是交织了辛辣的醇厚。这些文字就像反光强烈的镜子一直高悬墙面,以便那些自以为醉生梦死的人们随时随地从中映照出真实的自我。
【关于散文作文合集五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