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议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议论文1
不知怎么的,今天我突然想起了他,我的物理老师。也许是马上就要新增化学一科,情形与一年前相仿。一年前,升初二了,于是课程表中增加了“物理”一科。从此“语数外鼎力,政史地生拉分”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了。
还记得第一节物理课。第一任物理课代表是个武侠迷,课前他将物理老师的名字——“龙凤”写在黑板上,而且还是繁体的,他说这样写更有大侠风范。也是,他的名儿也挺有武侠意味的。上课后,我发现龙老师是位新来的老师,而且没有物理老师那种魁梧严肃的“固然形象”,并且还很瘦,矮。自我介绍后,他便谈起物理这们学科:“有的同学说物理很难,其实不然。物理非‘无理’,‘勿理’也”众皆哗然。最后,他给我们布置了第一项物理作业:写一篇题为《物理随想》的短文。随想,我们认为随想就是“随便想,想什么写什么”。于是稀里糊涂地些好就交了。几天后,作业发下来了,他说:“你们八班的很有趣儿嘛。”
众所周知,巴蜀地区的人受四川话的影响,说普通话就夹着一口川味,美其名曰:“川普”。龙老师本来就不是这地方的人,来这儿后又受影响,其语言甚为搞笑,集三种“精华”于一体,谓之“杂普”。我班同学上课异常“活跃”,龙老师肯定招呼不过来,于是大呼一声:“再闹,再闹就站到‘盒’板上去”众人不明,然后哄堂大笑。如果逮到“典型”,其必曰:“你懂完咯呵?!”还是大笑……进入电学学习后,知识点变得抽象,很难懂。又一次单元考试,拿到卷子后,很多看不懂……可想而知,全班成绩不佳。发卷评讲时,龙老师说:“这次考试有几个不及格的。”众暗喜。“不过是以十为单位的。”众打击edbyhim。“但是,这次考试是竞赛的难度,所以只当测试练习”众释然。
不过龙老师善于总结知识难点来巧记,什么“物近像远像变大”“左手力右手流”,就这样,枯燥的定理就被轻轻松松地掌握了。龙老师是个有趣的人,所以他和学生的关系很好。不仅数学、物理的问题可以问他,就算到办公室去摆弄那些物理器材他都会笑笑了之。他个子不高,却经常和我们打篮球、乒乓球。真是“打成一片”啦!天边的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龙老师有趣的事儿还多着了。好久不见,还好真挺想他的!
物理议论文2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有其独特性和科学性。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自然界的一些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使学生对探究大自然的奥妙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初中物理中有很多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同时传统的教育方式也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物理教学,因此,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强化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意义
1、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成长期,大脑容易疲劳,而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持久性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加强初中物理的教学研究,改善教学方式,能够缓解学生们的压力,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插入风趣的语言或故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来激活课堂气氛,缓和紧张的学习压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归纳得出的,其中一些物理模型、物理概念是运用抽象的思维方法建立的,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艰涩难懂、枯燥乏味的。枯燥的讲解会使学生乏味,缺少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有利于化解教学难度,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对于磁场、大气压等抽象的概念,教师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来引入,使要研究的问题具体形象化,既化解了教学难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大量的物理实验和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
二、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同时,初中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渴望新知识、喜欢实际操作,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家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从而增加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大胆猜想,把原来由教师设计实验变成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总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主动状态和好奇心,彻底走出灌输与被灌输的填鸭式教育。 2、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13-15岁的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认知水平正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物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语言信息进行分类或图解分析,在教学内容上与教学方法上多从具体形象实例入手,尽量做到语言形象、实验直观,通过比较、类比、分析、综合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如在进行光学教学中,学生应该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等。这些言语在知识结构中环环相扣,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合理地引导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研究教材和提供高质量的练习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把握关键。精心设计的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高质量的练习。同时,课堂练习是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对教学结果的反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时效性。教学必须注重课堂练习,精心选择、设计练习题,将知识渗透到习题之中。做高质量的习题,才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难题。
4、合理利用多媒体
利用常用仪器进行演示或实验探究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多媒体教学,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利用多媒体信息,展现形象、直观的物理模型,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插入视频录像,将真实的实验过程播放给学生观看,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物理场景,将物理实验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教材,从课程内容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出发,吸收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充实自己的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论联系实际;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
物理议论文3
摘要:本文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其主要表现在脱离现实生活实际,忽视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并提出贴近生活实际,调动学生探究兴趣;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思维以及引入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等高中物理教学的相关改善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中学生;物理知识
传道、授业、解惑是我国教育教学的目标,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着单一的课程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力度不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关注高中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兴趣的指导。教师需要在明确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改善当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高中学生带来全新的物理学习体验。
1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纵观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主要存在着脱离现实生活实际,忽视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问题。
1.1脱离现实生活实际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与生活之间呈现出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借助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学生也能够借助生活中的各类现象,灵活学习与灵活记忆物理知识,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具体,有助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1]。但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却忽视了生活与物理知识的密切联系,仅仅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学习,没有适当基于物理知识进行生活元素的引入与知识的拓展,难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与物理学习的价值[2]。
1.2忽视学生思维发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比较关注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但是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仅仅关注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提升,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3]。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自身的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较差,不利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更加不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与探究。
2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措施建议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贴近生活实际,调动学生探究兴趣;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思维以及引入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等方式,改善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贴近生活实际,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加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够从枯燥的课本中解放出来,灵活学习物理,感受物理的丰富魅力。有效的教学指导能够使老师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教师可以基于实际生活中的元素进行教学指导,为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同学们,为什么老师拿着一根粉笔,当放下粉笔的时候,它会自由落体呢?”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发言。教师还可以通过“同学们,生活中哪些现象还具有相同的特点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基于生活明确万有引力定律的特点,并且通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同探究其中的奥秘”等话语引导学生进入到物理学习过程中。
2.2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物理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物理实验,在深入探究物理奥秘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比如,指导学生学习《摩擦力》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则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将2名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学生之间需要分工明确,在试验中探究摩擦力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自主设计摩擦力实验”的任务,学生需要基于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对摩擦力的理解情况,设计有关的物理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指导方式能够展现出学生相关知识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彰显出学生独特的思维模式与创新思维,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2.3引入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
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模型展示出来,甚至可以利用动态的视频以及模拟软件等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获取物理知识。在指导学生学习“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幻灯片等现代信息技术软件,指导学生一同观看平抛物体动画过程。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平抛运动的轨迹,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客观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粉笔模拟平抛的轨迹,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理解能力,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
3结语
高中物理教育需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加以创新,教师可以通过贴近生活实际,调动学生探究兴趣;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思维以及引入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等方式,为高中学生创设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习的平台,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与物理学习的价值,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春凤,郭玉英.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本质教育的现状与建议———基于对一线教师的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xx,03(12):45-49.
[2]杨世玲,章勇,杨通锦.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策思考———基于黔东南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xx,03(23):35-37.
[3]王珍发,郭继成.给学生一个多维的物理世界———知识立体化与高中物理教学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10(21):148-150.
[4]申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才智,20xx,32(12):124.
物理议论文4
一、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
1对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视有名无实
高校的不断改革没有对大学物理教学带来正面的冲击。一方面,非物理理工科类大学物理的学时数被压缩了又压缩,甚至于被取缔;另一方面,像“加强基础,拓宽基础,淡化专业”这一类的改革并没有使高校将文科类专业的大学物理广泛开展起来。学生走入社会时须经历的各类招考使高校笼罩了“应试学习”的阴影,而各类(不包含物理类专业)社会考试中涉及的大学物理知识极少甚至于没有,使得学生不看好这门课,缺少学习动力。
2教学大纲长久不变,教学目标异端化,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大纲长久不变,不同专业同一教学大纲。关于大学物理的教学目标历来有两种观点最突出: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物理教学必须体现物理学的特色,注重物理学本身的系统,不需要与专业过多的结合;另一种观点是大学物理既然是基础课,就应该为专业学习服务,为不同专业的后续课程的学习而存在,要把重点放在应用上。即教学目标异端化了。教学内容陈旧。由于学时数的被压缩,许多较难的内容被随意删减,通常只剩下陈旧的经典老三篇:力学篇、电磁学篇、波动光学篇,学生无缘与当今科技在大学物理中相遇;理论与实践应用相脱离,教学内容没有和学生的专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3教师思想观念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对学生缺少吸引力
很多教师思想观念守旧,教学思想还停留在学科知识本位的传统观念上,用物理知识传授替代大学物理教育,忽略了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接收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探究能力和预测、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形式单一的以讲授为主,教学手段是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大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阶段,学时数的有限与科技发展致使教学内容不断增加的矛盾,需要学生自主习得大学物理相当一部分内容来缓解,但大学物理教材对学生缺少吸引力,或许说大学物理“教材”转型为“学材”未受到重视。
4重理论,轻实验,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定律的建立,无一不以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但在高校轰轰烈烈的改革中,学校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物理实验课学时数受到更大的压缩,甚至被取消;其次,大学物理理论课老师与实验课老师不交叉上课,甚至于上完理论课再开实验课,理论课与实验课不能齐头并进,理论课老师与实验课老师互不交换教学信息,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有的学校由于实验室是由上教学研究实验课的老师管理的,理论课老师很难获取实验器材,因此,理论课上做实物演示实验更是鲜见,没用多媒体教学的老师不做仿真演示实验,就真是上“纯”理论课了。另外,实验设备陈旧或不足。
5考核形式单一
学生成绩主要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通常采用闭卷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比例相当高,而考题纯粹是从理论到理论,题型一般是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其中计算题占分较重,这种考核最终把学生导向用记概念公式、背定理定律的学习方式学大学物理。其次,有的学校规定了期末考试及格率的低线,如果及格率低于所规定的低线,任课教师将被问责,而学生基础又差,所以尽可能的降低考试要求,甚至于出现师生一起“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老师给学生几套复习试卷,学生背试卷考试的不良现象。
二、对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建议
1对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视要落在实处
20xx年12月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正式报告稿”(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为核心内容,建议学时数不少于126学时。为了体现加强基础的教育思想,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各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增加一定数量的B类内容和学时数,例如:对于理科、师范类非物理专业和某些需要加强物理基础的工科专业,其大学物理课程的学时数不应少于144学时。”根据这一要求,高校应改变对大学物理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开课现象,保证大学物理的学时数不低于144学时。当今社会所需求的是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学校教育应以这两方面的培养为主题。报告中指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即物理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其它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文科生在中学时对物理学大多心存畏惧,所以为文科类大学生补上这一课是必要的。根据文科生的感性思维特点,应以日常生活、社会科技中的物理学为学习内容,适当增加物理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思想,教学方法上应尽量采取感性直观的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社会的各类招聘招工考试应是以人才的综合素养、发展潜力与今后实际工作需求并重的考核,改善招聘招工考试既与人才要求、实际工作需求脱节又与学校教育脱节的社会现象。
2使教学目标全面化,给教学内容输送新鲜血液
不同的专业应有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根据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适时修订。大学物理是从物理学中提炼出来的,教学中当然要体现物理学的特色,但作为基础课的大学物理,与专业结合也是必要的。同时,依据报告指出的:“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结合专业,体现物理学特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应是大学物理的教学目标。结合专业,将物理学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前沿引入大学物理教学中,给教学内容输送新鲜血液,以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重要性和普适性。
3改革教师的教学思想,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注重教材的转型
教育较落后的地方院校应做出每个教师每隔2~3年至少外出学习一次的规定,使教师身处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环境中,近距离的受染于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中,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自然的衍生出多形式的教学手段。重视将大学物理“教材”转型为大学物理“学材”的工作,使教材具有激发学习欲望的功能,提示学习课题的功能,提示学习方法的功能,促进学习个别化与个性化的功能,巩固学习成果的功能。
4理论与实验并重,使理论课与实验课齐头并进
改革大学物理理论课上无实物演示实验的怪现象。报告指出:“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帮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增加感性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大学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都应有演示实验(实物演示和多媒体仿真演示),其中实物演示实验的数目不应少于40个。实物演示实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课堂实物演示、开放演示实验室、演示实验走廊等。提倡建立开放性的物理演示实验室,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行定性或半定量验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或适当计算学分等措施保证实现上述目标。”理论课与实验课应交叉进行,齐头并进,理论课老师与实验课老师要常交换教学信息。在学校系网页上建立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信息表,信息表由任课教师、实验员、学生共同填写。
5考核形式多元化
改革学生成绩“一考定论”的考核方式。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除了理论课的期末考试,还应有实验考核、平时考核。平时考核包含出勤考核、作业考核、课堂提问考核、小论文交流与发表考核、自主读书笔记考核、考试态度考核等。
物理议论文5
摘要
联系生活实际是高中物理实验课堂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方法。本文以联系生活实际来探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法,结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这节内容从课程设计、实验情境、实验过程以及实验应用四个方面介绍了我的一些高中物理实验经验。
关键词
生活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课程设计坚持生活化原则
课程设计是高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物理实验课程设计要坚持生活化原则,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时,注意将教材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高一物理必修1《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时,我按照如下思想进行了教学设计: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引入摩擦力的概念,重点分析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结合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对于静摩擦力及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断联系二力平衡条件进行讲解,研究滑动摩擦力时注意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的大小。让学生可以借助实验这一方式更容易去理解教材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点。
二、物理实验情境坚持生活化
要想学生对物理实验课产生兴趣,教师应该选择好实验素材。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常见到的、又包含物理知识的现象或问题引入实验课堂,现场进行模拟,创设具有强烈生活气息的实验情境,使学生可以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去学习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推动他们主动运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蕴含的物理现象,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教授高一物理必修1《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时,在新课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更深切的体会摩擦力的概念。我让学生将手放在桌面上,从静止状态慢慢向前滑动,感受手在向前移动时受到的阻力。通过这个极具生活气息的小实验来帮助学生认知摩擦力概念。在这种生活化的实验情境之中,学生更容易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去深入理解摩擦力。
三、物理实验过程坚持生活化
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设定更注重引导学生去学习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物理问题的定性认识、定性分析。可是,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因此为了锻炼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能力,教师要将实验过程与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和某一物理原理相关的现象。在讨论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于摩擦力的影响,我在课堂上利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木块、弹簧秤演示了一个物理实验,具体如下:用弹簧秤分别拉一个、两个、三个木块(叠放),把不同木块数量下的数值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分析比较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经过实验分析,得出结论:摩擦力和压力成正比;分别在桌面、玻璃板和毛巾上用弹簧秤拉动木块,观察记录弹簧秤读数,分析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安排光滑桌面、粗糙木板对比实验,观察木块在两者上的滑动情况,并读数记录。通过这一连串的实验,学生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继而得到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公式。在整个生活化的实验过程之中,学生掌握了摩擦力公式。
四、物理实验应用坚持生活化
任何学科知识都源于生活,最终回归生活本身,物理也不例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完成课堂实验探究外,也要通过相关练习来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之中,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鼓励学生去分析、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学完本节课内容后,为了让学生学会应用,我设计了以下练习题:想一想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知道哪些办法能增大和减小摩擦?试着联系一下你骑自行车的场景,在加速行驶、减速滑行时,自行车前轮及后轮受到路面所给的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不同。这道题旨在考察学生关于静摩擦力的求解,骑自行车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行为,可是学生却很少去注意骑行过程中有关摩擦力的一些物理知识。尽管学生真正了解了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但真正结合实际问题来考察的时候很多学生还是无从下手。高考已经不再单纯考查某一项物理定律或是公式,而是将题目置身于生活化的大背景之下,考查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摩擦力》相关实验授课之后,我请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列举出生活中包含摩擦力这一知识点的生活现象:“踢出去的足球会慢慢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风吹过海面时,风对海面的摩擦力和风对海浪迎风面施加的压力,迫使海水向前移动,风海流就诞生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有效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五、结语
开展高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联系在一起,改变传统物理学科给人抽象、深奥之感,将物理实验置身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相关的物理学科知识,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真正提高他们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不再“谈物理色变”,享受到物理学科的有趣和奇妙之处,最终提高学生的物理专业能力和素养。
物理议论文6
摘要:中职物物理作为一门承继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课程,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以及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中职物理教学面临一系列问题,本文对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问题;分析
在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有着与普通高级中学不一样的教学目标,其教育目的是为了给社会的发展在生产、生活、服务以及管理方面培养更多的一线工作人才。其中,中职物物理作为一门承继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课程,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以及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但近年来,中职物理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在课堂上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的情况,学生厌学问题严重。本文对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建议。
一、当前中职物理教学存在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高
从学校方面来看,当前部分中职学校不够重视物理课,认为可有可无,而且由于受时间和物理教学设备的制约,有些中职学校甚至取消了物理课的设置。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根据专业的不同来安排物理课,每周才安排一节或者两节,对于物理课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操作也不够重视,物理实验室形同虚设。
(二)教材陈旧
不少中职学校使用的物理课教材基本为本科教材的压缩本,教材的理论偏深偏难,内容相对陈旧,实践教学不能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电路基础》这门课程中的一些题目,需要运用到微积分和微分方程才能够解答,但中职生却没有学过这些知识。
(三)评价模式陈旧
中职学校的物理考试主要以试卷为主,考试的内容多为课本知识,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定。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不仅无法体现学生真正的物理水平,而且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职物理教学的实效性无法得到提高。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最大阻力就是缺乏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提高中职物理教学实效性内驱力的方法就是从生本为先的理念出发。
二、改革中职物理教学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首届国家级开发区职业教育年会的开幕式上,鲁听同志在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时候指出: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职能不仅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技能。因此,教师不仅仅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还需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二)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大多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不得不走进职业学校。他们中很多人是家长和教师眼中的“坏孩子”,不爱学习。由于文化基础知识太差,上课听不懂,作业无法独立完成,他们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再也学不进去任何知识,学习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原国家总督学柳斌曾说过“没有一生下来就坏的孩子,有的只是你对他的教育的不当、培养不当。后来为什么会有很多差异呢?那是环境熏陶没有促成的。”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中职学校里所谓的“差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因此,任课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多与他们交往,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长处,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赞赏。物理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生作业的布置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基本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为此,我对教学策略进行了调整,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补学补差,降低学习难度。二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可能地多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三是注重优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形象的知识变得生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学习该专业必备的物理知识。
(三)开展探究实验教学
当前,很多中职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只是按规定的步骤和方法做实验,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思想和方法,不利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表格,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训练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创造性思考。比如,在讲授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利用伏特表和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能不能只用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量电阻呢?如果能成功测量出来,还应该需要什么器材?怎样测量?然后设计的方案并画出电路图。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中职物理教学不仅仅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服务,同时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知识的更新,新的技术不断出现,现代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就是一个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过程。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非常有利于自身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在讲“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旧寸,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分组实验。由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行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实验结论一左手定则;将“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分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由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行选择器材、安排实验步骤、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数值。此外,可以布置一些课外小实验,例如,结合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要学生设计一个装置,使得从三楼坠入到地面的鸡蛋不碎。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专项研究课题组.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R].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
[2]蒋乃平.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用得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17).
[3]王晓敏等.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21).
物理议论文7
一、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通过以上过程,能够提高学生很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例如通过查阅文献和设计实验方案,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实验分析,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归纳总结实验结论,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开展实验教学对高中物理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问题
1、重演示而轻操作
目前,虽然在我国大部分的高中物理教学中都有开展实验教学,然而由于大多数物理教师都已习惯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并将这种教学方式带到了实验教学当中,使实验教学变成了一种“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模式,而给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较少,这无疑使实验教学失去了本质。
2、操作过于程式化
在很多高中物理实验课上,学生都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所规定的一种操作步骤和规范进行实验操作,这种操作模式过于程式化,无法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实验印象,学生往往实验操作完毕后就忘记了刚才的操作步骤,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遵循这样的步骤,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过于依赖模拟实验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模拟实验软件被应用于现代教育当中,高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虽然模拟实验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实验教学,然而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却由于过于依赖模拟实验而忽略了实际实验,使学生失去了许多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也无法突出一些实验中的重点和细节,因此导致实验教学效率不高。
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1、充分开放实验室
若想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就必须要充分开放物理实验室,从而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实验条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实验操作的时间和机会。实验室的开放应当是多元化的,其不仅仅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更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理念上的开放,也即是说,实验室不仅仅要在管理模式上开放,更要在教学模式上开放。一方面,开放实验室可以大大拓展和延伸实验室内的有限资源,另一方面,开放实验室还能够为物理实验教学提供有利的环境及必要的条件。在开放性的实验室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特长、爱好等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实验内容,从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做好实验演示
实验演示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实验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物理本身是一门比较偏理论化的学科,高中学生普遍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做好实验演示。例如,“冷水使热水沸腾”“飞不出的鸡蛋”等类似的实验往往有悖于学生的认知,教师充分演示好这几项实验,能够大大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当然,在进行实验演示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几个情景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观察实验过程,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再者,教师应当要鼓励学生对实验演示提出质疑,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作为一个引导性的角色而存在,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引导。物理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实验操作、实验数据测量、实验定性分析、实验定量计算还是实验结论总结,都应当是学生亲自动手并独立完成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适当指导学生,但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过于束缚学生,而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实验空间,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动性。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进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物理议论文8
物理化学课程是高校化学专业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丰富、前后连贯、逻辑推理清晰、理论性强,不仅可对化学、化工、环境专业学生开设,也可为生物、材料、食品、水建等专业学生设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等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对物理化学学科的课程讲授和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近几年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的探索与实践,重新审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发现目前我校材料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1.现行的教学计划中,无机化学相关课程以及后续一些专业课,与物理化学授课内容中有一些重复之处。
2.教材中抽象理论太多,造成了学生对这门基础课程产生了比较枯燥无味的感觉;加之内容多,课时量有限,老师在课堂讲授中不能针对某一化学原理或原理推导过程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
3.与之配套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经常采用多个班级集中循环进行试验的模式,有时理论部分未讲授到,但实验课程因为循环时间到,又必须开始,即实验内容超前于理论教学的进度,或者理论课早已讲授完毕,而实验课程却推后进行,学生不能及时将理论和实验相联系,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我校物理化学的实验内容,基本以验证基础理论为主,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及性能测试试验,因此物理化学实验体系缺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舞台。
因此,需要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实验教学,从而全面提高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优化整合相关学科内容,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对于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按照20xx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已制定的教学计划,其中包含的课程,如无机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催化作用原理、胶体与界面化学等专业课,它们都与物理化学课程密切相关,有些课程如催化作用原理和胶体与界面化学,直接是从物理化学的大体系中划分出去的。由于我院材料专业招生时间不长,而这些课程总是不同的教师授课,教师之间就授课内容未来得及进行充分的交流,经过几年的授课,发现同一知识点的简单重复难以避免。因此,建议课程组就这一现象,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将这些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突破原来以学科和专业来划分的粗放型的课程体系,建立起适合于自己专业的有效课程体系,是目前我院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校材料学科专业物理化学课程采用的是南京大学沈文霞主编的《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教材,主要的授课内容包括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和动力学部分(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电化学、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共56课学时,大学二年级上半年授课;而无机化学,同分析化学一起共48学时,无机部分主要讲授热化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稀溶液的性质、胶体溶液、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胶体和界面化学、催化作用原理这两门课程各安排24个学时,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展。通过几年授课,经老师观察和学生反映不难发现,以上所述这些课程,在知识内容上相互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性和交叉性。
针对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为了避免盲目浪费学时数,有效改善不同课程之间的重复授课,充分利用大学课堂掌握更多的知识,使我们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里提议对材料系开设的几门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每门课都有其侧重点,建议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体系,同时要照顾到这些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例如,讲授无机化学课程时,建议把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作为重点内容详细讲授,而其他内容,如电化学、相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这些内容作为物理化学课程的授课侧重点。物理化学理论课程中的胶体、表面现象则可放在胶体和界面化学以及催化作用原理这两门课程中主要讲授,物理化学课程就不讲授这部分内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重点,不仅使教学内容独立而完整,还可以适当减轻因课时量小带来的物理化学的教学压力,弥补了物理化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再也不担心时间不够用而只能浅显的表述;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掌握了整个物理化学的原理,而且更加坚实。
二、掌握专业知识框架,改革教学方法
通过对物理化学课堂的观察,发现学生们刚开始对这门课还保持有神秘感,大多数同学对这门课还是很有兴趣的,加之从师哥师姐们那里听说这门课容易挂科,因此学生们刚开始上课的时候都很认真。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部分同学开始松懈,开始排斥这门课程,以至于后来干脆放弃学习。经过细心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们在失去学习兴趣后,慢慢迷失在这门课程中。尽管老师在课堂上一再强调要理清楚各章节之间内容的联系,重点记忆关键结论,但大部分同学仍然做不到,不能掌握物理化学课程的知识框架,也没有选择性的记忆关键问题,总是被动地接受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甚至被很多的数学推导过程迷惑。而实际上这门课程内容衔接紧密,逻辑性很强。把各章节之间的知识框架理清楚之后,就坦然的接受和明白了各章的结论,也有利于知识点的重点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知识点的连接和相关内容衔接相关的课程,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纳入到学科的框架中,帮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框架,不要迷失在盲目的理论推导中。
物理化学这门课理论性很强,内容较多而抽象,公式又多,学生接受很困难,这就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把日常生活现象中涉及的物理化学原理介绍给学生。比如,举例高温下食物容易变质的问题,联系化学动力学的理论加以说明;讲解温度对反应平衡和反应速率的双重影响时,例举合成氨工业中如何选择最佳温度;涉及讲授表面化学的理论时,可以例举农民锄地能防止水分蒸发的现象,或者小气泡、液滴、呈球形的现象,加以解释后,学生就会对表面性质有清晰的认识;讲授渗透压的时候,联系渗透压的作用,提问为什么肥料用多了农作物会“烧死”?打吊瓶时为什么会感觉到疼痛?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面对生活中各种现象去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到物理化学中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也就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除此之外,在课堂上还可以采用小班讨论或者Seminar讨论式教学模式,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就某些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讨论,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课下,利用我校教务处网站的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课下的交流和习题讨论、小测验等,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它具有互动性、合作性、学术性的优势。
三、强化配套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在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与物理化学课程紧密配合,巩固和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灵活应用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避免实验课程超前理论课程,建议在学习完物理化学相关理论后,及时在学期后半学期开设实验课程。课程组已经设置独立的实验课并计算学分,如:配合表面现象,开展了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粉体粒度分析实验;为了巩固反应速率反应章节的学习,开设蔗糖反应速率常数、乙酸乙酯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等。同时,也应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合理设计实验项目,开展综合性创新实验,增加设计研究型实验,根据设计实验的题目、要求等内容,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选用相关的仪器、药品,分析实验中的难点和关键步骤等,自行完成实验内容、并上讲台讲授实验,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将有助于提高学校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了物理化学这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物理议论文9
【论文摘要】教师批改作业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手段,教师通过对学生物理作业的诊断,找出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时纠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实现高效教学,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效课堂;创造思维;实践能力;知识结构
课堂“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所谓“高效”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也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获得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在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提高物理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我认为,准确的课后作业评价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
传统教学中的作业布置存在很多弊端。作为物理科目,老师无非是留几道课后练习题,而这些习题往往是单调的和重复的;作业内容局限于本学科知识范围内,封闭僵化,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做这些枯燥无味的作业,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只好抄袭作业。作业的内容、形式单一,强调死记硬背、重复模仿和机械训练,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则被忽略。 长期以来,绝大部分教师采用的传统作业处理方式:布置作业 -> 完成作业 -> 批改作业 -> 发放作业 这种循环方式很容易出现作业形式单一、形式主义严重、学生抄袭作业、信息反馈太慢等弊端。
1 传统作业存在的问题
1.1 题海作业。教师把作业的功能定位在“教学的补缺”、“知识的巩固”上,丢弃了作业具有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性功能,在布置作业时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强调机构的重复训练,忽视了对习题的精心设计和习题的思维价值,这种“题海”作业,自然也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
1.2 统一作业。长期以来,教师布置作业总是全班统一,统一作业内容、作业数量、作业时间、作业形式,同时注重作业的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遏制着学生学习潜能的发展。
1.3 独立作业。传统的作业特别注重独立思考,强调独立完成,忽视合作学习的方式,而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观念,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1.4 封闭作业。传统作业布置多以书本习题的书面形式方式完成,只能以知识接受为中心。学生完成的作业,仅局限于书本中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的思维方式,因此致使作业中要解决的问题与实际生活事实脱节,一旦要解决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时就力不从心,这种缺乏实际生活内容融入的“封闭”作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引起学生的反感。
1.5 机构批改。传统的作业批改以判断式为主,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然后写上分数。这种评价生硬单一,缺乏师生感情,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现自己的发展潜能。
2 新课标下,作业形式和内容的改革方向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应由“题海”走向精活,由“统一”走向自主,由“独立”走向合作,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被动”走向主动,由“负担”变为动力,由“仿造”走向创造,让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让作业成为学习的“好帮手”,为教师教学成功提供重要依据。以物理学科为例可设计下列形式:
2.1 精活作业。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精活性作业应该“精而不多,活而不难”,一方面体现为有针对性,对教学内容能及时巩固,使能涉及到的知识每一次都能在新的联系中再现,使学生每做一道题都有新的发展;另一方面还体现在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挖掘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思维的乐趣、知识的升华。布置作业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典型性、针对性;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③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开放性;④学生的参与性。
2.2 实验作业。
新课程明确指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是说,物理作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新教材“做-做”、“说-说”的栏目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留下了回味的空间。教师应结合教材布置一些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又有助能力培养的思考题。社会实践活动能开阔的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能源、环保、供电线的改造等方面问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长才干。
2.3 观察作业。
观察是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性作业,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布置观察性作业,并要求学生写出观察内容、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如学习了“电功率”一章后,让学生观察家中各家用电器的铭牌参数。
2.4 知识构建型作业。
每章节学完后,要求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的问题模型,解题策略,我已经掌握的方法和能解决的问题,把我的困惑与疑问罗列出来交给老师(自我发现问题)。
2.5 自命题-探索作业。
探索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正与新课程改革相吻合,如怎样测量磁电式仪表的内阻,根据已学过知识制造一个问题,要求写出命题意图和详解过程。探索作业往往要借助自主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合作完成探索性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采用异质分组,合作原则。②目的明确,有活动计划。③以独立思考为前提。④及时交流和讨论。⑤成果展示和教师点评。
总之,教师批改作业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手段,教师通过对学生物理作业的诊断,找出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时纠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但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作业虽然判了,但老师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或者只掌握了一小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每天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批改“作业”,没有时间去钻研教材,探索教法,更新教学观念。 此外,教师用很多时间和精力批改完的作业,学生拿到作业本只不过是随便一看,有的甚至看都不看,根本不分析存在的问题,更不会去改正作业中的错误,这种 “教的补充和强化”作业,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失去了物理作业应有的教学反馈作用。教师如果能有效利用作业,对作业题进行深入的筛选、提炼,并对学生作业进行认真细致的批改、评价,定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议论文10
很多学生认为在高中理科综合中物理学科是最难的,特别是最后的三道物理问答题,时常让学生愁眉不展。这三道题,不仅难,且分值重,常使大家望而却步。但是针对这个问题,我做了以下分析和思考,希望对学生在提高最后三道题的得分率上有所帮助。
加强高中物理只是重点内容的学习和巩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这些内容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举例说,每年高考中力学和电学(包括电磁学)占很重要的比重,特别是涉及力学和电学(电磁学)的综合题更是难题中的重点部分,是考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呢?首先学会模型解题,口诀为“实际问题理想化、复杂问题抽象化、化繁为简寻模型、知识结构规律化、情景分析找对象、持果索因求算法”。如运动学中的匀变速运动(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这些内容在高考大题中也是时常见到的。针对这些内容不仅要理解、掌握好这些内容的规律和基本公式,还要特别注意到应用它们的条件和特征。只有深刻理解了它们的应用条件和特征才能够灵活应用,切记不能够生搬硬套公式来解决所有的问题,要注意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融会贯通。
在解决了基本模型后,接下来就是几个模型的综合应用的问题。解决综合问题的首要步骤就是审题。同学们往往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只能从题设中理解到之鳞片爪,思路就会混乱,所有条件还没有审完就急于定模型、套公式、陷入误区。要解决审题问题就必须建立完整的审题过程,而这个过程一般要我们考虑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考生弄清楚研究的对象是哪个。因为一般在最后三道题中会涉及多个物体,要搞清楚这里面哪些是要分析的,哪个是首要分析对象。当然,如果遇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就要考虑到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第二个问题是同学们要搞清楚该题可以分成几个物理过程。如果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只有一个,分析起来就很简单,即分析找出这个过程的初始状态、中间过程、末状态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判断外力是否变化,运动性质如何,具备哪些条件和特征。比如,在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牛顿第二定律:
可知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在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之间架起桥梁,灵活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就能够解决这个物理过程中的任何问题。
另外,如果题目中不止是一个物理过程,而是连续多个物理过程,一般情况下是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好几个小的物理过程。但划分的范围通常不是根据时间长短,而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受力变化情况或者是研究对象的物理特征。划分好后,对每个小的物理过程也进行如上面所说的进行初状态、中间过程、末状态分析。然后再找出每个物理过程之间的联系,比如,第一个过程的末速度一定是第二个过程的初速度。最后考虑时把几个物理过程分段列方程求解还是把整个过程列方程求解。
这样通过对后三道题的解题方法的分析,可见,熟练的解题技巧和融会贯通的基础知识必然能够提高解答题的得分率。 那么还有什么可以在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得分率呢?我想这就要涉及第二个方面的问题:解题的规范性问题。
在理科综合考试中,相对于化学、生物来说,物理解答题的分值较高,同时对规范化解题要求也很突出。一旦解题的规范性要求不严密,失分就较为严重。有了良好的规范化解题习惯,使解题过程表述得简洁明确,把自己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阅卷教师面前,减少过失性失分,把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充分反映出来。物理上的规范化解题包括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以及物理语言和物理符号的规范化(当然直接展现在教师面前的是后面两种)。高考对此要求很明确:“理解所学自然科学知识的涵义及其适用条件,能用适当形式(如文字、公式、图或表)进行表述;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表达出来”。物理非选择题的解答书写与答题格式,高考试卷上还有明确的说明: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评分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说明: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解答中单纯列出与解答无关的文字公式,或虽列出公式,但文字符号与题目所给定的不同,不给分。”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在答卷时规范化答题方面有哪些可以改进呢?
1.解题要有逻辑性,要有必要的整体把握
不能答题时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解答题所列方程没有前后照应关系,跳跃性太强,很难推理,或者经不起推敲,总之解题不能带有盲目性和拼凑性。
2.解题依据必须要有必要的文字叙述,不能就写几个方程式
很多学生在答题试卷上只有几个方程,连最基本的叙述性文字都没有,展现在阅卷教师面前的既不知道研究对象是哪个物体,也不知道要研究哪一段物理过程或是哪一个物理状态。特别是解答过程中学生自行设的物理量,如果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就根本看不懂。
3.有一定的文字叙述,但是要注意物理语言的恰当使用,叙述是否具有科学性
很多学生在解题时,物理语言使用不严密,随意性强,甚至胡编乱造,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叙述,令人啼笑皆非。
4.规范的作图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试卷上作图要注意图像的必要性
因为图像往往是分析、解答的有力工具,能够使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更加形象和具体。但在答题时只能将与试题有关的或者与解答方程有关的图像画在试卷上,没有关联的图像就不要画在试卷上。
5.解题答案需要规范化表述
同学们在解题答案上容易出错的首要问题是计算结果没有注意用到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确定也很随意。计算过程中可以没有数据带入和单位,但是结果必须要带上单位。有时对解题的结果要有适当的说明和讨论,如方向的问题、取值范围的问题等。
物理议论文11
我上了初中以来,自从我上了八年级,我真心喜欢上了物理。
曾经听同学说过。当然上了初中,我就会喜欢上物理。
在这里,我只是想,“喜欢一门课程,自然也会喜欢上那门课程上的老师”,这句话我真的体会到了。
我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很喜欢上自然课,因为自然课上不仅有趣,而且还可以去实验室做一些有趣的实验介绍一下我的物理老师。
我的物理老师姓郭自从,他人很胖,再加上一副黑色边框的眼睛,显得很有学问。不过,他不是我们学校的物理老师,而是我们补课的物理老师。他虽然是我的补课老师,但是,我还是很喜欢他。
郭老师说话很幽默,讲起课来也是十分生动,我更加地喜欢物理了,而且,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物理学好,将来也当一名老师,当一名物理老师,就像郭老师一样优秀的物理老师。
于是,我开始努力……
但是,期中考试的成绩下来后,我傻眼了,看着那刺眼的“89”分,我的眼圈红了,心里也想:“完了完了,这还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程呢,居然就考成这样,我怎么想郭老师交代啊!郭老师会批评我的……”
就这样,我紧紧张张地度过了这个星期……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下个星期六,郭老师让我们去他那里补课,并带上考试卷,天啊,这不是专门和我过不去,没有办法,我只好等待着那天的到来……
周六,在走在去郭老师家的路上的时候,我的心“砰!砰!”直跳,想着到了那里,郭老师会怎么说我……到了老师家,同学们已经来了,当我看见他们那一个个都比我优秀的成绩,我更加紧张了……
这个时候,郭老师把我的试卷拿了过去,看了看,说:“你看看,这错题,都是不应该错的,对吧?”还和我开了开玩笑!顿时,我的心情开心了许多,并发誓我一定要考出个好成绩,让老师看看!
当然,再这次努力下,我的物理成绩提高到了“97”分,真的好开心!
物理议论文12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转眼间我们已从呢喃着儿歌的孩儿成长为朗朗读书的少年;转眼间我们已从不知人情世故的小孩成长为通情达理的少年。转眼间我们已从不懂情爱的孩子成长为拥有懵懂情怀的少年。在十四岁一个人生中普通而不寻常的年龄,写这篇文章来纪念我的十四岁,纪念这段普通又并不普通、平凡又并不平凡、寻常又并不寻常的,美好的日子。
初二这一学年,学校和家庭都发生了许许多多复杂的事情。班里的同学公开和物理王老师做对、年级组长孔老师多次来到我们班批评同学;在家里生病的老爷突然去世、健康的我无缘无故的生病住院……。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在提示着我,十四岁的日子并不普通,仿佛在叫我记住这发生了许多事情的日子。
一次自习课,班上的同学正在写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谁知道物理王老师突然推门进来说:“我现在给你们订正一下物理练习册的答案。”“啊?不是吧!”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已经很多了而且要在学校完成,现在物理老师又要占用自习课的时间。语文老师已经使同学们很难了,现在班里的同学听到要上物理课更是引来了一阵骚动。物理老师看到这种情况顿时恼火了说:“你们上语文吧,以后物理的自习我也不给你们上了,你们爱考成什么样儿考成什么样儿。我不管你们了!”说完立刻就摔门而去。物理老师走后,同学们立刻欢呼起来,还没等安静下来,年级组长孔老师就来了。她对我们严厉的说:“物理老师是为了你们好,你们怎么这么不知好歹啊!你们不是号称做作业吗,那你们安静的做,一会儿我过来检查如果要是有一个人说话,就证明你们根本没有专心做作业。你们自己好好想想吧!”还有一次,上物理课。物理老师还没有来,班里的同学始终安静不下来。不一会儿老师来了,看到同学们都这副样子恼羞成怒的说:“啊,你们就这样。我看这物理课也不能上了,你们赶紧让校长给你们班换老师吧!我交不了你们了”后来许多同学都说能好好上,物理老师又留了下来。可是过不了一会儿有开始闹上了,物理老师一气之下又走了。后来事情闹的很大,年级组长带着几位同学找到了校长。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喜欢物理老师,只是十四岁的我们正处在青春期的叛逆时期。学生们通常在这个时期都喜欢和老师还有家长做对,所以还是请家长和老师们能够多多的包容我们,十四岁的我们正在一点一点的成熟、一点一点的长大。
家里的事情也颇为糟糕。一九九六年生病的老爷经过九年多将近十年的恢复,身体情况已经逐渐转好了,可事情总是不近如人意。二零零四年十月二十三日老爷带着家人给他的祝福和厚爱离我们而去了,家人们一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十四岁的日子有欢声笑语、有伤心悲痛。无论怎样十四岁的日子都是上帝给我们最美好的日子。十四岁正在一点一点慢慢离我们远去,但是十四岁的天空依然会无比晴朗、十四岁的花儿还会静悄悄的开放、十四岁的日子仍旧会张显出无比灿烂和夺目的光芒!
日子一点点的流逝,我们马上要迎接紧张而繁忙的初三生活了。属于我们的十四岁也要对它SayGoodbye,现在让我们高喊:“十四岁的日子,再见!”
物理议论文13
【摘 要】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物理课程改革的一个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这需要一批有改革创新意识的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教学。那么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以及实施中要涉及的一些问题,在这作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主要环节、实施、更新思想观念
一、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就是对世上任何事情和所有事物的认识。探究存在于我们生活实际的各个方面,有人称这样的探究为普通探究,它既无研究范围的限制,也无研究方法的限定。普通探究包括许多分支,其中之一便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在一定的信念和假设指导下进行的。它可以是指学科领域里的探究,即科学家提出关于自然界的问题,寻求答案,深化理解的过程;也可以是指学生在课堂中所进行的探究,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等。“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J.J.Schwab,1909~)教授。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在初中教学中把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物理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相应能力的教学方式称之为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范围较广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有许多种类型。例如我们用理论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是探究;学生自选课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也是探究。探究教学还包含了许多种教学方法,如,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等。因此,探究教学可以选择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切入,可以是简单的概念获得,也可以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一个现象、一组数据、一些资料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也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可以从具体的情境入手,让学生概括出相关知识,也可以提出抽象的问题,让学生推理分析。
“探究式教学”的课堂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目的,它是为了达到某种结果或某种目的而精心设计的,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程度不同的指导。例如,问题的来源,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通过特殊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的,甚至可以是教师或教材提出的。又如,数据的收集,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亲自收集数据,也可以给出实验数据让学生分析并作出解释,甚至将数据和数据的分析方法都告诉学生。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学习”为模式的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中。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尽管科学探究没有绝对固定的程序,但仍有一般的程序可循。而这个一般程序是学生做探究的必要知识,也是完成一个完整探究过程的基本环节。所以,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程序上的“工作单”,让学生学习探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比较好的形式可有以下的主要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评估与交流
设计实验 分析和论证
进行实验
结合八年级上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第五章第四节: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把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进一步说明: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提出问题 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 猜想:问题的可能答案
设计实验 边讨论交流—边合作设计,内容包括:
1) 所用实验器材、
2) 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数据记录表
3) 简述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 实验要求:
1. 把测量数据记在自己的表格中
2. 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地写下来
注意: 1.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在打开的状态
2. 连入电流表时不要连错
分析和论证 主要内容: 1. 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
2.跟你的猜想或假设有何差异?
3. 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Ia=Ib=Ic
评估与交流 主要内容: 1.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
2.测量结果如果不正确,其原因是什么?
3.为自己的正确观点进行答辩。
4.你在实验中是否发现了新的问题?想
不想进行探究?
完成反馈练习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为教师设计教学策略提供参考的框架,为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帮助。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涉及全部,也可涉及部分,要根实际适当安排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使学生处于一种不断发散与聚合的创造性思维状态,以顺利推进科学探究进程。
探究式教学改变了过去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迫学生记忆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师“一言堂”教学,而且教学一环扣一环,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灵活地掌握新知识;这种教学法同时也消除了过去学生的学习中的紧张、枯燥、厌烦、苦恼等情绪,而且还觉得学习“易”、“趣”、“活”。
三、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一)课前的准备
教师课前应让学生对课题提前预习,明确探究目标,收集有关资料,收集身边一些生活、生产用品作为实验器材的补充。另外,教师还应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能力,创设探究活动引导过程中的问题情境。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促进学生产生质疑、困惑、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的探索。同时,要有意识地设计观察习惯的养成和观察能力培养的内容。
(二)课堂上的实施
一、营造有利探究的情境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
1.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首先,努力创设“教师一学生”及“学生一学生”间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消除探索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有一个心理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学习探索与创造之中。在学生做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学生的探究进程并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下一步计划。
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老师牵着走”的做法。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探索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探索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建立师生间、学生间的密切合作关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
最后还有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 必要时,教师把学生集中起来,通过演讲、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他信息。。
2.创造良好的 “合作交流”氛围。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干出一番大事,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良好素质。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探究者共同研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具有一系列价值:(1)探究者通过“相互交流”,明白了对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释,有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2)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3)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4)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5)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各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因此要创造良好的 “合作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此外,在教学中让探究小组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意见,不但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物理表述能力。探究教学课堂应成为学生锻炼物理表述能力的最佳场所在。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准确的科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证据和观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作书面、口头表述。简明准确的物理表述是物理思维过程的反映,也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培养和提高物理表述能力更是学生具备良好物理素质的需要。
二、善于通过物理实验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在欧姆定律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在掌握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三个物理概念基础上,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改变电流的大小,分别研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从实验数据得出欧姆定律,并在应用中加以巩固和深化,没有实验来学习也是很抽象的,若通过仪器的数据变化来分析,就容易理解了。
物理实验是引导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物理仪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发问的时间和批判的时间。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探究式教学的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从而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和规律。
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中,重视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相结合。可以从三个方面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一方面,学生可以考虑从互联网上寻找信息和资料为自己手头的探究服务。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运用某些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第三,现在,我国的许多网站中出现了“基于互联网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注册,选择探究课题,申请指导教师,在开展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随时通过互联网记录下自己的进展情况,由网站安排的指导教师(如专职人员、志愿者)随时对学生的探究计划和行动进行质询和指导。如优异研究院、大眼睛科技教育网等都是这样把探究式学习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的真正体现互动学习的良好尝试。这样的尝试,有利于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投身于探究式学习之中”这一理想的实现。实现了传统学习模式向现代学习模式的转变。
四、关于探究式教学教育观念的思考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个体教育实践是受教育观念的支配与影响的,而教育观念对教育行为的.影响往往是潜在的和不自觉,因此教学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我们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首先是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一个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更新观念,提高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在工作中就能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显着的教育效果。
1、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这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而“探究式教学”则重在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的、看得见的,按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来说,其“成绩”并不是很好,因为,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中的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教学中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要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2、从注重统一规格的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关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中,让学生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种"加工厂"般的学生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探究式课程改革要求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并非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注意引导同学们让每一个人都对探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某些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和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同时探究式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3、从注重掌握知识转向注重知识技能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第二层次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第三层次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主要应用在第三层次的学习,其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在这一点上,“探究式教学”与发现学习、启发式教学等学与教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在形式上,“探究式教学”具有发现、探究的特点,但在内容上,其侧重点在于问题的解决。从应用性的基本特点出发,“探究式教学”还带有综合性的特点。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解决;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可能是跨学科的。与一般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答问题(习题)的教学活动相比较,“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学习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是物理学基本特征,注重知识技能的应用为物理探究提供广阔的空间。为什么电视机的屏幕能够显现各种颜色?为什么滚烫的开水和凉凉的冰棍都能冒出“白气”来?为什么听声音我们就能知道是谁在说话?……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建筑工地、码头等地去观察,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学物理知识。如学习“浮力”后,可去码头看看船舶上标着的“吃水线”,搞清轮船的排水量是怎么回事。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到建筑工地去看看大吊车,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杆,哪部分是轮轴,哪部分是滑轮组,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要提醒学生处处留心,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4、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对学生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创新的能力,所以现代学校教育不仅要有文化传递的功能,更要有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功能。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这个基础应该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有机结合。间接经验是前人直接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直接经验则是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间接经验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更好地被学习者所掌握、运用,才能转化为个人经验体系的一部分。探究活动中,学生对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这些学习体验可以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因为“创造”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能力、方法、而且是一种意识、态度、观念和精神,有创造的意识,才会有创造的实践。“探究式教学”应强调学习体验的重要地位。
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即使有些探究,学生走了弯路,遭遇挫折和艰辛,甚至最终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直接给出解释,但学生仍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我以前就听说过科学的道路并不平坦,只有那些在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坚忍不拔的人,才能征服最高的山峰。可是对于探索需要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这一点,今天通过这次挫折与失败,我才真正有些初步的感受和体验了。”“实验结果竟然与我们预期的差别这么大,怪不得老师告诉我们不能想当然地看问题。”
5.在强调探究式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事实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每种教学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教学方法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运用不好也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教师擅长讲授,讲述得好,也可以生动地向学生传达大量的有用信息;运用不好的话,授课会很沉闷,让人昏昏欲睡。探究式教学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但运用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探究式教学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如果所有的内容都用探究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时间不允许,也不一定符合教育的经济性原则。总体说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在知识飞速更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教育战线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去探究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在南大的一次报告中曾讲到中国青年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但需要加强创新意识。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教学,无疑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盎然生机。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xx年5月20日第3版 麻晓春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3)《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4)《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李建平
(6) 《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 任长松
物理议论文14
摘要:本文以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主要提出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四个措施来提高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旨在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物理教学; 中学生; 动手能力; 培养;
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学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学生应初步具备实验能力。”通过现象的观察, 依靠演示实验和学生进行实验学习, 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可以达到两个层面的进步, 一是学生对物理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是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重要的提升作用, 从而进一步激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这也印证了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程标准的一个想法是为每个人学习有价值的物理。物理来自生活, 物理知识的学习重要作用是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清晰的解决策略。当物理知识在真实和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呈现时, 它可以对学生兴趣与好奇心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况下, 学生可以激活思考的火花, 不断发现问题, 不断进取, 不断创新。通过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活动情景和学习资源, 创造生动, 良好的教学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2、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创新教学是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使自己的手和大脑找到物理原理, 理解和掌握物理新知识是区分传统教学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因素, 也可以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或让学生获得新钥匙。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有先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只有让他们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再次打破原有的认知平衡, 建立新的认知平衡, 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不断改进知识和技能库, 因此它是促进学生创新的源泉。例如, 在教授凸透镜成像规则时, 除了本书所要求的实验方法外, 让学生探索和其他方法可以快速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特点。除了平行光之外, 还有一种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学生将采用凸透镜制作凸透镜进行查询, 白炽灯点亮, 丝状物会明显出现, 有时会放大, 有时会变窄, 有时甚至很大,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 无设备限制。如果将凸透镜制成远窗, 则壁上将出现清晰的窗口图像, 并且凸透镜的距离近似等于凸透镜的焦距。上述发现将使学生感到新鲜和快乐, 通过动手学习知识, 实现物理学的乐趣, 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掌握书本之外的东西。
3、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是一个活泼, 积极和个人主义的过程。物流教学中自由讨论模式的组建是构建一个交流平台, 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沟通水平, 增加了学生交流的频率。教师自觉参与学生的指导, 调整了团队合作的氛围, 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沟通, 和不同层次的调整学生的心理沟通, 特别是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合作。交流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和体验物理学的成功与快乐。通过提问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 调动学生的交际和交际热情,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展示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经验, 引导学生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学会吸收每个人的信息, 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研究液体沸点与空气压力的关系时, 让学生们讨论除了抽气和将冷水注入烧瓶底部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他们会想到在山上和山脚下的开壶里煮开水, 并把水的沸点和温度计比较一下。为了证明他们的观点, 他们会有意识地做实验, 学习科学和身体的锻炼, 一举两得。
4、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是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 也是学生创新的出发点。在实践中, 学生将不断迎接新的情况, 新的知识和新的问题。这是创新的过程。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经验, 不同的理解能力参与活动, 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同时, 学生走出教室, 加入社交大课堂, 在各种信息元素的刺激下, 他们将摆脱“固定”思维的束缚, 让同样的内容可以拥有不同的方法, 途径来解决, 也可以用不同的答案来解决目前的问题, 让学生有意识地, 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价值观, 身体素质的发展学生们。如, 了解节约的重要性, 同时也让他们能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行调查, 家用电器进入普通人的家中, 如何供电, 为了安全使用电力, 采取什么措施, 当人们采取什么措施时通过调查后, 将深化对农村改革的认识, 巩固知识的作用。
5、结语
物理的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激发学生的潜能的重要内容, 丰富多彩的物理教学活动的运用, 不仅可以体现出物理知识学习与生活中的联系, 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使他们提高身体思维素质, 并在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 形成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文总结出四个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马晓霞。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上, 下旬, 20xx, 13 (21) 。
[2]杨明志。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师, 20xx (06) :99。
[3]朱正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xx (02) 。
[4]朱绍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 20xx (14) 。
[5]韩志强。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xx (08) :95~96。
物理议论文15
摘要:大学物理实验是大学生一门重要的实验基础课程,基于对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提出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对大学物理实验主体、实验方法、实验考核机制提出建议,促进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以及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中的每一个创新理论都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在大学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还能丰富学生的物理观念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解释物理现象,进而了解物理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认识[1]。大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中的基础课程,它能够让学生对理论教学中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知,即通过实验达到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大学物理实验能力培养基本要求包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能力,即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通过独立分析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通过指导学生对近代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技术、仪器和知识的学习以及掌握,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态度,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具有研究性或创意性内容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那么如何在实验过程中实现上述能力的培养呢?需要在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形式、内容设计上更多的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一直以来,大学物理的实验教学过程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此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
1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从大学物理实验现状来看,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弊端。高等教育法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专门人才”。对于每一位进入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是他们第一次系统地、科学地学习的基础实验课程[3]。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流程很是繁重,对于每个实验,学生要参与全部的实验环节。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预习的内容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以及要知道整个实验的大概流程;在作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会使用实验仪器、掌握实验原理、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完整的实验报告中要写清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数据以及数据处理的过程,还要做好实验思考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忆和整理的知识点太多,结果是学生做完实验后什么都没有记住。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和实验方法要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自主学习环境和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增强[4-5]。
2对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2.1实验主体的改变一直以来,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作为教学主体,直接讲授实验原理;告诉学生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帮助学生记录数据以及给出处理数据的方法。学生则被动的调仪器、记录数据、根据老师提供的公式计算结果,整个实验过程就是在走流程。老师讲授的知识距离自己太遥远,根本提不起兴趣,使得能力培养大打折扣。这种老师为教学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没有真正让学生发挥主动作用。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实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物理实验老师都会讲述该实验方法在工程、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虽然有些成效,但上述现象仍然存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物理实验属于基础学科,实验内容过于简单,与工程应用、实际生活脱节,缺乏情境。
因此大学物理实验可以分层次、分模块进行教学,主要方法就是根据实验的难易和类型开设不同模块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由学生自主选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进行自主选择,增强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实验的兴趣。学生被动的作为客体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让学生感到枯燥,另一方面收效甚微。大学物理实验具有丰富的实验理念、技巧、方法和手段,它是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和接受系统实验方法的开始,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门基础实验课程,不仅影响学生学习后续实验课程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会对学生以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一定的影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将会极大的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2.2实验方法的改变大学物理实验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探索与创新思维的训练,将大学物理实验创新型教学方法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相结合,建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实验教学。目前高校的教师大多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具有自己的专业背景,教师可以将个别的基础实验扩展到相对接近的专业实验,与科研项目,学科建设联系到一起,增强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的应用方面的了解。在某些实验上,尝试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文献资源。实验室的开放根据实验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大学物理基础实验室的开放和具有更高要求的专业科研实验室的开放,大学物理基础实验室的开放可以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自由开放,将预习过程放在实验室,感官上了解实验目的和意义,并且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主进行一些初步试验,带着问题上实验课,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增强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这种开放更多的是思想和意识上的开放,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上的开放。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教师的作用,避免成为加课现象或者重复上课,大学物理实验室不只是具有传授理论知识这一种功能,更多的是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管理方法。将学生转变为实验室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而专业科研实验室的开放,则重在引导和激发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在较为复杂的研究实验中,体会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还可以加入一些高科技元素,比如无人机、机器人等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如果能投入更多的网络化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如此一来,才能使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2.3实验考核制度的改变为了促进和鼓励学生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考核的结果不仅是考察和评定学生学习状况的依据,而且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很多学校对于大学物理实验成绩的考试方式还是采用以理论考试为主的形式,包括实验报告分值和笔试成绩。这样一来,对学生就会有一个片面的指导。如果只有操作考核,就不能够体现出上实验课的教学意义,对于学生的实验理论水平也不能得到全面的反馈;如果操作考试考的是平时实验做过的内容,更会让学生死记硬背,背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甚至是实验数据,这种负面影响的结果是为应付考试而考试,学生实验能力的考察根本体现不出来。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重点在于过程而不仅仅是实验结果,所以在课前预习、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以及课后实验报告三个方面都要考虑到期末考试成绩内。对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办法。学生大学物理实验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其中包括实验预习5%、实验操作25%、实验结果与报告20%),这些分值要求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执行。考试部分成绩的评定可分为操作考试和卷面考试,最终的考试成绩占到总成绩的50%。对于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法,虽然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核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评定,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将起到导向作用。
3总结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不断摸索和改进,逐渐将学生做为实验主体的教学模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深化实施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实验成绩考核制度,才能使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较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俞眉孙.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建议陈中钧[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31(4):186-188.
[2]肖立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教学改革的探究[J].大学物理实验.20xx,28(6):114-116.
[3]马靖,陆培民.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探讨[J].大学物理实验.20xx,24(4):102-104.
[4]代伟,徐平川,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xx,26(4):107-110.
[5]范婷,刘云虎,等.探究型教学模式下大学物理实验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物理实验,20xx,29(2):149-151.
【物理议论文】相关文章:
8.物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