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所学校教美术。一个叫山子的同学悟性高,进步很快。
一天,我布置了一道作业——给父母画幅肖像素描。放学后,山子磨磨蹭蹭走在后面,吞吞吐吐问我:“老师,作业我可不可以不做?”我笑着摇摇头:“那怎么可以?你是班上画得最好的,我还等着明天拿你的作业当范本呢。”
第二天,同学们交上素描,山子却红着脸说:“老师,我还没准备好,想画一幅最好的给您。”我答应了。
过了几天,山子把父母的肖像交给我。果然不错,画面结构、光的明暗处理都恰到好处。我非常满意,把画挂在墙上,供同学们观摩。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对同学们说:“这幅画的成功,得益于山子平时的刻苦训练和仔细观察。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把他父母请来,对照一下怎么样?”
同学们大声赞同,山子却突然变了脸色,紧咬着嘴唇不作声。
我奇怪地问他:“你不同意?”山子摇摇头。我又问:“那你同意了?”山子还是摇头。
我终于按捺不住:“山子同学,老师让你请父母来,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难道你连这点儿事也想不明白?”
山子终于点点头。我说:“那好,今天晚上,我们开个美术沙龙,请你父母来。”
晚上,美术沙龙的气氛非常热烈,不少同学的父母都来了,却迟迟不见山子和他父母的身影。他们不会不来吧?我正焦急万分,山子走进教室,手里牵着一根竹竿。一男一女相互搀扶着,男人握着竹竿,女人挽着男人的胳膊。两人竟然都是盲人,没戴墨镜,眼窝深陷!
山子涩涩地说:“这就是我爸妈。”说完,他低下头,一声不吭。
我看看墙上挂的画,又看看山子:“那这画上的人……”山子低声说:“我是求别人让我画的。我不能画我爸妈……”我明白过来,鼻子一阵发酸。
山子父亲大大方方地说:“老师、同学们,山子把事情都告诉我了。既然老师请,我就不能不来,不能不守信用。山子,来,给爸妈再画一张。”
我忙搬凳子请两位老人坐下,对山子说:“画吧,这次全班同学可要看看你的水平。”迎着我鼓励的眼神,山子用力点点头,支起画板。
班里静悄悄的,山子的画笔“沙沙”作响。他父母端坐着,满脸笑容。山子母亲轻声念叨:“把你爸画漂亮点。这辈子,我还没有他的画像呢。”
两个小时后,山子长吁一口气站起来。我走到画板前一看,忍不住问:“山子,你怎么没画……”山子父亲也站起来:“老师,山子没画俺的眼睛吧?”我很惊讶:“您怎么知道?”
山子父亲微微一笑:“自己的孩子,当然清楚。他最不愿面对的,就是我们的眼睛啊。”
两人搀扶着站起来。山子父亲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纸片,对山子母亲说:“来,把咱的眼睛画上。老师,麻烦你来粘胶水。”他走向画板。我忙扶住他,却见他走过去,用手搽了搽画板。奇迹发生了:他把那张纸片不偏不倚贴在眉毛下!全班一片惊呼,那竟然是一张红色心形纸片。父亲拍拍山子,说:“这是你妈专门剪的。这次,你看到爸妈的眼睛了吧?爸妈是成天用‘心’在看着你成长啊。”
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我感慨万分地说:“同学们,今天,山子的父母给我们上了一课。记住,不管绘画技巧多高明,心中没有爱,你们的作品将一钱不值。”
山子双眼噙泪,扶着父母:“爸、妈,我懂了。我这就把你们的眼睛画上,以后再也不怕让别人看见。”
山子仔细地把父母的眼睛画上。我明白,山子今后将永远相信,父母的眼睛是最完美的,因为他们一直用“心”支撑着他。
1.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
2.“同学们大声赞同,山子却突然变了脸色,紧咬着嘴唇不作声。”请你发挥想像,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绘一下当时山子的心理活动。
答:
3.本文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上,使用了铺垫的表现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写下来。
答:
4.山子父母的眼睛并不完美,为什么作者却以“完善的眼睛”为标题,还在文章结尾说“父母的眼睛是最完美的”?
答:
参考答案:
1.山子通过给父母画肖像,明白了父母对他的爱。
2.示例:我的父母都是盲人,如果画出来,同学们和老师会怎么看,我以后怎么在他们面前抬得起头?
3.①一天,我布置了一道作业,给父母画幅肖像素描。
②放学后,山子磨磨蹭蹭走在后面,吞吞吐吐问我:“老师,作业我可不可以不做?”
③同学们大声赞同,山子却突然变了脸色,紧咬着嘴唇不作声。
4.虽然山子的父母是盲人,眼窝深陷,甚至连山子本人也不愿意面对,但是他们却成天用‘心’看着山子成长,用爱支撑起他成长的天空。这眼睛因爱而完美。
【阅读理解完美的眼睛题目及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