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难越①
①他念诗,用湘楚的古音悠扬吟哦: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他考你背诵:……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②他要你朗诵《陈情表》。他用浓重的衡山乡音吟一句,你用标准的国语跟一句。念到“茕(qiónɡ)茕独立,形影相吊”②,他长叹一声:“可怜可悯啊,真是可怜可悯啊。”
③时常,他会突然要你把那只褪了色的鞋从抽屉里取出来给他。
④其实不是鞋,是布。布,剪成脚的形状,一层一层叠起来,一针一针缝进去,缝成一片厚厚的布鞋底。太多次,他告诉你这“一只鞋底”的来历,你早已没兴趣。反正就是炮火已经打到什么江什么城了,火车已经不通了,他最后一次到衡山脚下去看他的母亲。临别时,在泥泞的黄土路上,他母亲塞了这只鞋底进他怀里,眼泪涟涟地说:“买不起布,攒下来的碎布只够缝一只鞋底。儿啊,你要穿着它回来。”
⑤他掏出手帕,坐在藤椅里开始擦眼泪,眼泪还是滴在那只灰白的布鞋底上。
⑥这种情形早已烙在你十二岁那年的记忆里。那时离那战争的恐慌、国家的分裂、生离和死别之大恸,才十四年。他想穿着布鞋回家看娘的念头,恐怕还很认真很强烈。
⑦他是不是很想跟你说话呢,在命你取鞋的时候?突然又静默下来,是不是因为看见了你幼稚和不耐的眼神?
⑧白天,他穿着笔挺的呢料警官制服,英气勃勃地巡街。晚上,他独自坐在榻榻米上,一边读报,一边听《四郎探母》,总是跟唱那几句:“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飞;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沙滩……”弦乐过门的时候,他就“得得了啷当”地跟着哼伴奏,交叠的腿一晃一晃打着节拍。《四郎探母》简直就是你整个成长的背景音乐,你熟习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但是你要等候四十年,才明白它的意思。
⑨会不会,当他母亲将布鞋塞进他怀里的时候,他也是极其不耐的呢?会不会,他也是过了数十年,白山黑水艰辛涉尽,无路可回头的时候,才蓦然明白过来?
⑩你要两个在异国生长的外孙去亲近爷爷,讨爷爷欢心。两兄弟不情愿地说,“我们跟他没有话说啊。而且,他不太说话了。”是啊,确实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走路的步子慢了,一向挺直的背脊有点儿驼了,话,越来越少了。奇怪,他的失语,何时开始的?显然有一段时间了,你竟然没有发现。
11你说,你们两个去比赛,谁的话题能让爷爷把话匣子打开,谁就赢。一百块。
12老大一连抛出几个题目,他都简单地回答,“嗯。”“好。”“不错。”
13你提示老大,“问他的家乡有什么。”他突然把垂下的头抬起来:“有……油茶,开白色的花,油茶花。”“还有……蜥蜴。”他说,“灰色的,可是背上有一条蓝色的花纹,很鲜的蓝色条纹。”
14他又陷入沉默,不管孩子怎么挑逗。
15你对老二使一个眼色,“问他小时候跟他妈怎么样。”
16“我妈妈?”他坐直,声音也亮了一点,“我告诉你们听啊──”
17孩子们发现奏效了,瞅着你偷笑,脚在桌子底下踹来踹去。
18 “有一天,下很大的雪,我从学校回家──要走两个小时山路,雪很白,把我眼睛刺花了,看不见。到家是又冷又饿,我的妈妈端给我一碗白米饭──”他站了起来,用身体和动作示意他和妈妈的位置。
19孩子们笑翻了,老大压低声音抗议,“不行,一百块要跟我分,妈妈帮你作弊的。”
20 “我接过妈妈手里的饭碗,想要把碗放在桌上,可是眼睛花了,没有想到,没放到桌上,‘空’的一声碗掉到地上摔破了,饭也洒在地上了。”
21老二正要回踢哥哥,被他哥哥严厉地“嘘”了一声要他安静;爷爷正流着眼泪,哽咽地说:“我妈妈好伤心喔。她不知道我眼花,她以为我嫌没菜,只有饭,以为我生气所以把碗打了。她自己一整天冻得手都是紫青色的,只能吃稀饭,干饭留给我吃,结果呢,我把唯一的一碗饭打在地上。她是抱头痛哭啊……”
22他泣不成声,说:“我对不起我妈──”
23孩子们张大眼睛看着你,不知所措。
24他慢慢坐回沙发,低头擦着眼角。你起身给他倒了一杯温开水,说:“爸爸,你教孙子们念诗好不好?”说完又被自己的声音吓一跳,怎么这么大声。
25一阵奇怪的沉默之后,他突然说:“好啊,就教他们‘白日依山尽’吧!”
(作者龙应台 有删改)
【注】①本文选自散文集《目送》。作者龙应台,台湾地区女作家,祖籍湖南衡山。
②“茕茕独立,形影相吊”的意思是,孤身一人,只有影子陪伴自己,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答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
14.阅读第①-⑨段,概括出“他”对母亲强烈而执着的思念之情的具体表现。(3分)
答:
15.第②段中“他”要“你”朗诵《陈情表》时,一连说了两个“可怜可悯”,请简要说明
“可怜可悯”的具体内容。(2分)
答:
16.文中第16段“‘我妈妈?’他坐直,声音也亮了一点,‘我告诉你们听啊──’”一句中
加点的“亮”换成“大”好不好?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出你的理由。(150字左右)(5分)
答:
17.文中的女儿提示两个孩子问“他”家乡与妈妈这一行为,与上文什么内容形成鲜明的
对比?请说出女儿成年后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答:
参考答案
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共13分)
14.(1)“他”读思乡的诗,要“你”朗诵《陈情表》;(2)他多次讲述“一只鞋”的来历;(3)他总是跟唱《四郎探母》。
(共3分。三个具体表现,每个具体表现1分)
15.李密祖母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以及李密报答奉养祖母的孝心;“他”母亲倚门盼归的凄
苦与“他”不能回家侍养母亲的痛苦与哀伤。
(共2分。每一个具体内容1分)
16.答案示例:
不好。“大”只能表明声音的大小,而“亮”既写出了声音的宏亮,也表现出了“他”此时内心的兴奋、激动;而因为“他”对家乡母亲的思念无人理解,变得沉默寡言。外孙主动提及这一话题,“他”为能有一个倾听者而高兴,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体现了“他”对家乡母亲强烈而执着的思念之情。因此,“亮”换为“大”不好。
(共5分。表态析词1分;作用阐述1分;原因分析1分;明确主题1分;重申结论1分)
17.与“他”让取鞋子并讲鞋子来历时童年时的女儿不耐烦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成年后女
儿对父亲的态度由以前的无所谓转变为留心在意,开始对父亲的思乡思亲行为有所理解。
(共3分。对比内容1分,态度阐述1分,语言表达1分)
【关山难越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