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这个世界有理可讲吗?在愤世嫉俗的人嘴里,这个世界是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的确,这个世界并不怎么温良恭俭让,有时会很残酷,我们每个人对此都要心里有数。不过,我们还是忍不住要讲道理。
②平实而论,说理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近代以来,说理变得愈发重要。科学讨论的兴起,法庭辩论制度的推广,都是突出的体现。现在,连我们带孩子也兴说理。现代政权极重视宣传,其实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说理的重要性。我们事实上有时通过说理改变他人的看法,赢得支持,我们自己有时也被他人说服,从而修正自己。
③不过,作为改变他人看法的手段,我们仍不可对说理抱有过高的期待。人们有时能被说服,但“说服”不一定全靠纯而又纯的说理,说服往往夹杂着哄骗、纠缠、利诱,甚至暗含威胁。何况,要改变他人的看法,说理不见得是最有效的手段。训练、实地考察、引征权威或大多数人的看法、恳求、纠缠,这些途径若非更加有效,至少同样有效。说理不成,我可以动之以情吧。大多数人读小说、看电影,不读论理文章。一篇《汤姆叔叔的小屋》,一部《猜猜谁来吃晚餐》,改变了很多人的种族歧视态度,被一大篇道理说得改变了态度的人恐怕不多。有社会学家研究人们归信于某种宗教的过程,得出的结论是:归信的首要因素是感情纽带,对陌生人传教则很少成功。此外,还有“不言而教”呢,榜样往往比用道理来说服更具“说服力”。最后,还有宣传、欺骗甚至金钱利诱、武力威胁。
④那么,说理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呢?比起小说、电影、宣传、利诱,说理是最理性的,因为说理依赖于事实与逻辑的力量。小说可能影响这个人却完全影响不了另一个人,而事实和逻辑有一种强制力,铅比铝重,3×7=21,这些是人人都不得不接受的。
⑤然而,我尝试说服某人,从来不是因为他不承认铅比铝重或不承认3×7=21。我们通常说理,并非严丝合缝地由铁定的事实与无瑕的逻辑组成。说理的依据,必须是争论双方都能够承认和接受的东西。但承认你的理据又怎么样呢?你的理据之外,还有千千万万理据。你我怀着不同的立场和希望,会选择不同的理据。以色列人要把耶路撒冷据为故土,自能提出强有力的历史依据;阿拉伯人要把以色列人赶出中东,也能列出一整批历史依据。事实纷繁,道理没有数学公式那么清晰,所谓事实和逻辑的力量,很难与能言善辩区分开来。我们的根深蒂固的看法,依赖于众多细微的、难以标明的线索,我们并不因为多一项理据少一项理据就必须改变看法。你滔滔雄辩,说得我哑口无言,可我仍然不愿接受你的看法——这一定是我不理性不讲理吗?你用“逻辑”证明了我的两只手并不真实存在,但若我连我有两只手都不相信了,我为什么要相信你的“逻辑”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呢?
⑥生活世界中的说理从来不具有数学证明的强度。你说服我,是把我此前不接受的结论连到我已经理解的道理上来。我虽然不曾想到这个结论,但它是可理解的。与其说说理的目的在于从智性上使对方臣服,不如说说理旨在创造新的理解途径,你的论证充当了重新组织我的理解的干线。我借助你的论证理解了这个结论,而不是被你的逻辑逼着接受它。
⑦说理不仅不局限于一造说服另一造,甚至也不局限于相互说服。我们须更广泛地把说理理解为一个共同努力获得理解的过程。在这个基本意义上,你尝试加以说服的一方,他自己希求理解,希求真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庄子视说服的至境为心服,心悦诚服,这不是虚悬过高的标准,而是发说服的真义。
⑧“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就连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后。在一事上说服别人,尚不是说理的目的;说理的目标要更高些:通过在此一事上的`说服,让对方获得理解,让对方自己获得理解的能力。说理的目标,若从根本上说,与其说是在此一事上让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不如说是一种心智培育——说理是一种教化。
(有删改)
3.第①段画线的词语“丛林世界”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对第⑤段画线问句的作用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两个问句能引发读者关于不理性不讲理的思考。
B.这两句话以困惑的语气表明“逻辑”有时行不通。
C.这两个问句表明根深蒂固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说理。
D.这两句话展现了能言善辩者遇到的不讲理的情况。
5.第④、⑤段都提到“铅比铝重,3×7=21”的例子,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3分)
6.下列对“说理”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3分)
A.说理就是用滔滔雄辩来说服他人。
B.说理能最有效的改变他人的看法。
C.说理不在于是否能达成一致看法。
D.说理可以用强大的逻辑让人接受。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5分)
答案:
(一)(16分)
3.(2分)评分量表:
分值
答案示例
分数解释
2分
(1)不讲理的社会(2)
能准确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分
(1)优胜劣汰的社会(2)不讲理
能大致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或未能关注词性的一致。
0分
(1)适者生存(2)残酷(3)未作答
不能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4.(3分)C(A、D项分析对象错误,B项语气错误,)
5.(3分)答案示例:“铅比铝重,3×7=21”的例子在第④段中是为了表明,它们都属于事实和逻辑,而事实和逻辑有一种强制力,人们必须接受。由此体现说理的优势。在第⑤段中则是为了表明说服别人,有时不是靠强大严密的事实和逻辑。同时提到这两个例子,才能更有说服力地引导出:说理不能仅靠事实和逻辑。
评分说明:“它们都属于事实和逻辑”“ 事实和逻辑有一种强制力,人们必须接受”“ 由此体现说理的优势”“ 有时不是靠强大严密的事实和逻辑” 为4个点,答对1点给1分,给满3分为止。
6.(3分)C(在原文中能找到选项中类似的语句,再加以比对)
7.(5分)文章先以愤世嫉俗者的眼光提出疑问,由此引出说理这一概念;然后明确说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证,得到“‘说服’不一定全靠纯而又纯的说理”“说理有其优势”“ 说理的依据,必须是争论双方都能够承认和接受的东西”三个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即说理是互相的理解,是一种教化。
评分说明:给出讨论对象,1分;明确讨论对象,1分;展开论证,得出三个观点,2分;得出结论,1分。
【《说理之教化》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2-28
《说树》阅读练习及答案03-12
贾谊《退让》阅读练习及答案03-06
《清欢》阅读练习及答案11-04
目不见睫阅读练习及答案03-07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07-16
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练习及答案07-14
核舟记阅读练习及答案06-05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02-23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