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阅读答案

2021-01-23 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咏柳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阅读答案1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秋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6分)(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2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咏柳阅读答案2

  柳

  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柳是传统意象之一。两首诗同为咏柳诗,但画面风格迥异,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请分别分析。(4分)

  (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不同的艺术手法。(4分)

  答案:

  (1)郑诗:描写了一幅江畔桥边柳丝轻拂,依依袅袅、柔美而富有生机的春景图;表达了离人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曾诗:描绘了一幅杨柳借东风之势,柳条狂舞柳絮纷飞的画面;讽刺了得势猖狂的恶势力。

  (2)郑诗:衬托。以春风骀荡,杨柳妖媚之美景,衬托离人眷恋之情。

  曾诗:比拟。以借东风之势狂舞之柳比拟得势猖狂的小人。

  托物言志(象征)。借对杨柳的贬抑,讽刺(小人)邪恶势力。

  郑诗赏析:

  题目只一柳字,柳即留。古人折柳赠别,有挽留,依依不舍之意。古典诗歌中,柳这一意象与离愁别绪、思乡怀远紧密相连。所以,题目虽只有一字,但却主题鲜明。然而,描写对象为柳,诗中却无一个柳字。其实,诗歌句句写柳,句句含情。试看:

  首句半烟半雨江桥畔,写柳树在烟雨中摇曳多姿。江桥畔是离别的地点,而柳却偏偏生长于此,不免触动离人的满怀愁绪。半烟半雨表明送别是在春季的一个阴雨天。四周烟雾飘渺笼罩,给人一种朦胧之感。此处诗人用意精妙:一是朦胧的烟雾就像是离人朦胧的眼泪,就像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

  纵观一、二句,写景清新自然,但又愁绪绵绵。用语复沓回环,节奏舒缓,平仄声调起伏,与离人步伐缓慢、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态十分吻合。

  如此愁绪,恰似一江春水,蓄势待发。第三句会得离人无限泪,一语点破离情,奔涌而至,并迅速弥漫,令人窒息。会作领会,体会解,连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可见这愁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所说有我之境,此句正是把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达到心灵的东西借感性化显现出来(黑格尔《美学》)的效果。离人无限泪又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清新的画面:离人执手相看泪眼,纵有千言万语,也无言以对。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有无边的愁绪萦绕。真是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

  至此,主题突显,情意浓烈,诗歌已及高潮,但诗人并未结束,而是轻柔一转,妙笔生花。千丝万絮惹春风言春风中柳条婀娜,柳絮飘飞,一个惹字尽得其妙。柳丝轻拂,依依袅袅,似在挽留什么,亦如牵曳着离人的裙带,缠绵多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离绪。此情此景,用晏几道《清平乐》中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再看千丝万絮即千思万绪,一语双关。明写柳树妩媚多姿,暗写春风撩拨离人心弦,思绪深永。又与上句无限相得益彰,真是处处含玄藏意,令人回味无穷。此处如换成春风惹柳,便平淡无奇了。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之后,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有所减弱,而郑谷的七绝却依然长于抒情且富于风韵,此诗集三者于一体。前两句写景蓄势,渲染离情。第三句突兀而出,点明主旨。末句语出自然,韵味深长。诗人写得情真意切,明白晓畅,毫无削足适履,刻意求工之嫌。梅尧臣《论词随笔》有云:意不浅露,词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细品郑诗,正深得其中之真意。

  曾诗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咏柳阅读答案3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2)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2. (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4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2分。意思对即可)

  (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咏柳阅读答案4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 ,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_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中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喻写纷披下垂的柳条。

  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

  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 呈浅黄色。乱、倚、狂表达了诗人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

  D.曾诗中解读作jiě,意思是散开、抛洒。清霜指秋天肃杀的严霜。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

  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用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

  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怀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

  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颂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

  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 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之黑暗。

  答案:

  1.比喻 拟人

  2.喜悦、赞赏 贬斥、嘲讽

  3.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4.D(解字是瞳得、矢口道之意。)

  5. D(贺诗没有颂扬唐王朝兴盛光明的明显用意。)

  (6) 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首诗的作者喜悦、赞赏柳;第二首诗的作者贬斥、嘲讽柳。

  (7) 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答: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前者运用了比喻、 后者运用了拟人也正确)

咏柳阅读答案5

  咏柳

  □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分析其寓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讽刺、揭露得势便张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2)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

【咏柳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曾巩的咏柳阅读答案

2.咏柳

3.咏柳

4.咏柳

5.贺知章《咏柳》

6.贺知章《咏柳》

7.改写《咏柳》

8.改写《咏柳》

上一篇:小溪流的歌阅读答案 下一篇:小巷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