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对一些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调查中发现:65%的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75%的学生没有明确的读书目的;80%的学生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90%的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的阅读不重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不禁会问:我们的阅读教学怎么啦?为了改变语文阅读学习的这种现状,首先应找出这种现象的成因,制订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
一、语文教学过于形式化,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下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形式化,老师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只为了表面的形式。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过于形式化,走走过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阅读的时间,无助于学生进一步阅读学习
学生根本就没有课前预习,再加上因为考试的需要而涉及的教学内容又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压缩学生的阅读时间,留给学生的仅是为了解课文内容而进行必要的自主阅读,学生缺少潜心阅读课文的机会,缺少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就肤浅,而对语文方法探究、文本内涵的理解更涉及甚少。长此以往,怎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2.缺少阅读方法的训练,使学生的阅读无法可依
一篇课文的学习一般在两个课时左右完成,大多数教师表示课文多、课时紧,抓好基础知识已经很吃力,其他内容只好放在次要位置。
二、阅读过于依赖参考书,导致读书目的迷茫
参考书不仅是学生的辅助资料,也是教师的辅助资料。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和学生过于依赖参考书,课堂上、作业中,学生的回答只要和教参的答案不符,教师就会酌情扣分。这样下来,学生只有言听计从,丧失了自主阅读权,即使偶尔看一下课外书,也要参照阅读提纲,不敢有创造性的阅读,思维受到了禁锢,没有了阅读的兴趣,也就没有了阅读的目的性可言。
三、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导致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养成的缺失
1.没有阅读的氛围,学生阅读量明显不足
农村学校60%以上是留守儿童,我校则达到了90%,父母常年在外,留下爷爷奶奶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家里只负责孩子的生活,至于学习的事就完全交给了学校。家里没有读书的氛围,没有家长的配合和引导,在这样的氛围中,具有自主阅读习惯的学生就寥寥无几了。
2.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家长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阅读学习的过程,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内在压力。
3.疏于引导,阅读习惯养成缺失
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学生过于宠爱,导致很多学生不够独立,不仅体现在生活上,同时还体现在学习上。电子科技的发展,家长对阅读学习的忽视,使孩子更热衷于电脑游戏和电视节目。这样的环境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意识,也就不会有阅读的习惯养成了。
四、加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措施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人素质以及阅读量,对语文教学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好的语文教师会经常读书,读好书,会把自己读到的好书介绍给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体会和思考方式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书香中,感受读书带给人们的美妙,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开始,教师可以硬性要求学生每天阅读定量的书籍,或老师每天向学生介绍一些书籍,迫使学生不断阅读。
3.教给阅读的方法,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以课文为例,进行有效的自主阅读指导。“教,就是为了不教。”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是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以课文为例着重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对语文阅读的分析,获得阅读的方法,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
集中指导,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每两周一节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浏览、略读、精读;如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是画记式、摘抄式、感想式等。
4.提供阅读平台,促进学生持久阅读
(1)开辟各种阵地,提供展示平台。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要提供机会进行交流。如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会、好书推荐会;举办手抄报展示活动;开展课本剧的排演活动等,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多种奖励手段,肯定阅读成绩。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强化学生成功的欢乐:设立各种荣誉称号,如“阅读之星”“读书大王”等等;给予学生一些特殊待遇,比如做班级的图书管理员或额外增加借书的次数等;给予一些物质性的奖励,如一本有趣的书,一本漂亮的本子等。
(3)多方评价,激发阅读热情。在对学生的阅读实施评价时,教师、学生、家长可共同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这样的评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保持持续阅读的激情。
参考文献:
唐兆华。巧设教学情境,实施有效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浅析小学语文自主阅读的现状及成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