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改的实施,教师的教法便显得有些单调、模式化。学生由浓厚的学习热情变得逐渐淡漠。如何运用教科书中有效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体现语文的魅力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去做。
一、反复品读,读出文章的意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汉语教学不同于其他语言的重要特点便是要反复吟咏、品读。唯其如此, 方能理解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的真谛。古诗文学习要这样,现代文教学也要重视品读。如教学《最后一课》,一读理读课文,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环境、故事情节),理清情节的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读析读课文,重点分析体会文章刻画人物的几种方式、了解人物性格特征。三读品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认为最值得玩味的词句进行品析。四读诵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欣赏、体味最深的文字朗读,和学生交流自己处理语音停顿的方法。五读挑读课文,学生就自己发现的文章中有价值的、估计其他同学难于发现的地方互相质疑,探究研读课文。六读写读课文。文章以小弗郎士的视觉塑造了韩麦尔先生,可指导学生站在韩麦尔的角度、郝叟老头的角度、铁匠的角度改写小弗郎士。七读比读课文,可把都德的《最后一课》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进行比较,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赏析文章的美点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不必在作者介绍、课文字词分析、段落大意及中心思想归纳上做文章,而应该通过具体的书面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积淀人文精神内涵。如教学《珍珠鸟》一课,可以指导学生发现美点,找出其中的环境美、色彩美、画面美、外形美、声音美、细节美、情趣美、情感美、意境美、哲理美、构思美、结构美、比喻美、句式美的地方,进行反复体会、咀嚼、品味。这样学生就会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自觉地发现、探究出更有价值的精华。在语文教学中,不妨把教材看作话题。为了深入探究文章内涵,可以把有趣的假想作为话题进行再创作,这是进行想象力训练的最佳方法,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对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作用的。如《丑小鸭》一文,可以想象在这些情况下丑小鸭的生活又将是怎样的:假如丑小鸭忍辱偷生,赖在养鸭场不走;假如丑小鸭贪图安逸,在老太婆家定居;假如丑小鸭到处流浪,一直到死也没有遇见白天鹅;假如见到白天鹅后因为自惭形秽而远离天鹅群;假如一开始人们就认出了那颗天鹅蛋;假如这只可怜的丑小鸭一直那么丑下去;假如丑小鸭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只天鹅;假如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消息传到了她过去生活过的地方等等。针对这些话题,学生可以进行口头说话训练。
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还必须开展多个层面的对话。教者可以设置恰当的题目,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和文本对话。如《木兰诗》一文,可以让学生站在木兰的角度想想,在不同的情况下,她自己会对自己说些什么;站在木兰同时代的男性、女性的角度,当听到木兰的传奇故事后会对木兰说些什么;站在可汗的角度,从知道真相前后两个角度对木兰说话;站在爷娘的角度,从出征前及凯旋后两个时间段对木兰说话;站在阿姊或小弟的角度对征战回来的'木兰说话;站在伙伴的从军十年征战和著我旧时裳两个时段对木兰说话。也可以转化不同的人称与文本对话。如《老王》一文,用第一人称,请老王自叙(紧扣课文内容,从三个方面谈:一是老王的谋生手段职业,二是老王谋生困难、生理缺陷,三是老王的居住条件)。也可以用第二人称,与老王对话(以杨绛夫妇的身份或文中其他人的身份)。还可以用第三人称,对老王的性格、遭遇等方面抓住老王的善和苦两方面进行评价。也可设计话题后,让学生茶馆式谈话。
三、拓展课堂,课外延伸
学以致用,这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如果使学生以使用所学知识的心态进行学习,他们一定会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如教学《三峡》一课,可以用散文作家余秋雨向外国朋友推荐三峡为契机,让学生现身说法,完成以下设计:假如你准备到三峡旅游,你认为什么季节是观光的最佳时机?假如你准备开发三峡旅游文化,根据课文提示的信息,你将在三峡增设哪些景点?(后一问可提示:由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设置一线天;由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设置猿啸谷;由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设计 白帝江陵漂流; 修筑郦道元庙宇,设计景观道元亭。)总之, 教无定法,每一堂课的设计,都应融入教者的个性特色,彰显出语文的魅力,使之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象类的课堂可海阔天空地驰骋思维的翅膀,构建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世界。适合于展开对话的作品可进行真诚的对话,可以谈古论今,旁征博引,纵横千里。有探究空间的文章,不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玩味思考的,就应该强调一个悟,上课时,此时无声胜有声,在理性的冷静思考中, 去体会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物外之趣。
【关于语文阅读的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